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5篇
  免费   1738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31篇
内科学   250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1605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11篇
  5篇
中国医学   6382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2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供血不足,出现以颈肩痛或颈枕痛、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自2004年9月—2005年4月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疏筋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最易并发肌肤间的化脓性感染(中医称之为大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在我国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传统针灸疗法是被广泛应用的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仅对近年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概况简单归纳整理,由于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还很难比较各治疗方法的优劣,但可总结出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呈现单纯针刺结合其它疗法综合治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对于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遗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刺犊鼻、鹤顶、梁丘、血海、伏兔、足三里、悬钟、阳陵泉、委中等穴位。结果:总有效率93.9%。提示:对于膝关节病单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关节镜并术后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运用我院制剂"补铁丸"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门诊患者,就诊时随机分为2组。中医组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3.2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  相似文献   
19.
李志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师源针灸世家,业擅针砭,熔铸古今,笔耕不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五十个春秋,学验颇丰,良著诸多。学生不才,得其教诲,积水成渊,以升量石,医门拾贝,点滴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韩景献 《华夏医药》2009,(3):193-197
此文提出”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基于对”三焦气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主张从调理三焦气化角度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由此确立”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以及中药组方”黄地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些研究充分证实了”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从养生学和治疗学角度提出了重视整体调理三焦气化以阻断衰老时体内的恶性循环,是对中医衰老机制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