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更好,心理情绪更佳稳定,且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心理情绪,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继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2.
康雪芳 《当代护士》2021,28(6):112-114
目的 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康复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的8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产妇自理能力、产后恢复各指标、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乳房护理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饮食调节及自理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康复有积极的影响,能提高产妇自理能力,加快产妇身体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3.
〔摘 要〕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联合外用中药塌渍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1 日 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于联勤保障部队第 909 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 66 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逍遥散内服,外用给予中药塌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口 服硒酵母片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97 %,高于对照组的 75.76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激素(TSH)均有不同程度下 降,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SH 较对照组低, FT3、FT4 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体征积 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外用中药塌渍能够提升桥本甲状腺炎的 治疗效果,改善甲状腺功能与免疫功能,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4.
1 资 料 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痛伴左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反复出现,左下肢肌力逐渐减退,于外院行MRI检查提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未予治疗.入院查体: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拇趾背伸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肌力3级,双侧"4"字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分别对临床特征、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肉瘤样癌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相似,影像和病理特征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中11例复发或晚期PSC患者中有7例单纯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获得PR 2例,SD2例,PD3例,ORR 28. 6%(2/7),DCR 57. 1%(4/7),中位OS和PFS分别为10. 5个月,3. 5个月;研究中2例EGFR突变的Ⅳ期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其中1例患者获益,另1例患者无效。1例ALK基因融合阳性患者化疗2周期进展后应用克唑替尼症状缓解,肿瘤稳定了4个月。有4例ⅢB~Ⅳ期患者应用恩度联合含铂方案化疗,其中PR 2例,SD 1例,PD 1例; 1例Ⅳ期患者化疗2周期进展后,使用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无效。结论肺肉瘤样癌临床罕见,生存期短,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肺肉瘤样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可延缓肿瘤进展,TKIs、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对驱动基因阳性晚期PSC患者疗效确切,VEGF抑制剂恩度对晚期PSC疗效确切,阿帕替尼疗效可能欠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血清中Caspase酶切割细胞角蛋白18的裂解产物CCCK-18与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CCK-18对继发性脑梗死的早期预测能力及临床决策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前血清CCCK-18浓度与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占位体积的潜在关系。结果:术后继发脑梗死49例(23.78%),其中占位体积>20 mL 32例(15.53%)纳入大面积脑梗死组;占位体积<20 mL 17例(8.25%)纳入小面积脑梗死组,无脑梗死157例(76.21%)纳入无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术前CCCK-18浓度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均P<0.001)。术前血清CCCK-18水平与继发性脑梗死的占位体积呈线性相关(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CCK-18水平对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P<0.001),以241 U/L为预测界值的准确度达到8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CCK-18>241 U/L是单纯硬膜外血肿并脑疝患者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术前血清CCCK-18>241 U/L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明显低于CCCK-18<241 U/L的患者(P<0.001)。结论:术前血清CCCK-18增高与单纯硬膜外血肿致脑疝患者术后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决策此类患者去骨瓣减压手术模式并预估长期神经功能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原儿茶酸对豆蛋白A(ConA)所致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2.5 mg.kg-1.d-1、5 mg.kg-1.d-1、10 mg.kg-1.d-1)原儿茶酸和(0.2 g.kg-1.d-1)联苯双酯处理组。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药物处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灌胃,连续10 d。在末次给药1 h,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分别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组织匀浆MDA、NO、SOD和GSH-PX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原儿茶酸和联苯双酯处理组动物肝、脾指数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4、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肝匀浆MDA和NO水平分别为(5.2±0.5)nmol/mg和(8.0±0.9)μmol/L,经小、中、大剂量原儿茶酸处理后,分别降至【(4.7±0.4)nmol/mg、(4.3±0.3)nmol/mg和(3.9±0.3)nmol/mg及(6.8±0.8)μmol/L、(6.2±0.7)μmol/L和(5.8±0.7)μmol/L,P<0.05】;模型组肝匀浆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59.4±3.6)U/mg和(85.2±9.6)U/mg,经小、中、大剂量原儿茶酸处理后,分别升高至【(74.2±4.4)U/mg、(85.2±5.3)U/mg和(99.2±5.9)U/mg及(107.3±13.4)U/mg、(115.2±12.8)U/mg和(139.3±12.9)U/mg,P<0.05】。结论 原儿茶酸可以减轻ConA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了肝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增强了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8.
19例次医院灭菌制剂生产偏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水平,最大程度地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19例次灭菌制剂生产偏差的原因,参考PDCA循环模式,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探讨偏差原因,拟定并落实12条纠正和预防措施。结果 2017年上半年与2016年上半年同期对比,产生偏差例次减少了55.56%。结论 加强医院制剂质量风险管理,结合适当的管理方法及时分析偏差原因,积极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提升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尿激酶干预对脑外伤后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导致的静脉窦回流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导致的静脉窦回流障碍患者166例,分析小剂量尿激酶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 纳入病例均依据神经查体和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联合诊断为脑静脉窦回流障碍。按是否早期给予尿激酶治疗分为尿激酶组(98例,入院早期即行影像学鉴别诊断)和常规组(68例,待颅内高压症状明显时完成影像学鉴别诊断)。所有病例在诊断后第3~7天和第10~14天时予CTV复查。首次复查时,尿激酶组55例再通良好,41例部分改善,2例无明显改变;常规组内32例再通良好,4例部分改善,32例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复查时,尿激酶组内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临床康复和影像学恢复,其中85例再通良好,12例部分改善,1例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常规组内47例再通良好,3例部分改善,4例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但仍有12例无明显改变和2例梗死加重且伴随明显的颅高压症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14例患者在转而给予强化尿激酶溶栓治疗后静脉窦部分再通或对侧代偿,颅内高压症状逐渐缓解。结论 跨窦硬膜外血肿患者伤后并发脑静脉窦回流障碍的风险较高,除及早行血肿外引流或手术清除外,早期小剂量尿激酶干预能有效避免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