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和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88例为调查对象,同时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的检测和Hp感染的检测,并对Hp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的IgG水平与Hp感染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30.15%,Hp阴性组与阳性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25%、89.74%,Hp阳性组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阳性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与Hp的感染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饮食结构的调整降低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抗Hp三联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根治Hp治疗并阻断Hp的传播,以达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维度,实现在一个应用平台快速便捷地调阅患者相关当前和历史诊疗数据。方法基于数据集成技术,对临床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构化表达、组织和存储,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完整的数据视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使用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临床信息调研系统后,信息调阅效率显著提升(时间节约115 s/人),带教人数增加(从480人到620人),患者满意度提高(从80%到93%)。结论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调阅患者信息的便捷性和速度,提升了临床诊疗和办公效率,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研制一种酶液智能配比装置,以控制酶液配比精准度,有效避免清洗医疗器械时产生污染。方法:采用STC15F104E单片机模块,实现一键全自动配比。传感器接收信号后通过单片机控制蠕动泵通断实现酶液智能配比,蠕动泵直接蠕动液管抽取适量酶液进入清洗槽,使整个配比过程简洁和高效。结果:酶液通过流量控制单元与蠕动泵的配合实现精准控制抽取,避免了酶液的浪费。手工加酶液的量与智能配比装置加酶液的量的平均值的对比,智能配比装置酶液的控制精准度高于手工配比10%。结论:酶液智能配比装置改变以往酶洗液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实现安全高效清洗,避免污染。  相似文献   
35.
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同源基因编码蛋白Bad是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开关蛋白。药物处理和各种内源性信号通过改变其特殊位点的磷酸化状态和对其生化构型进行剪切修饰,实现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内促凋亡或促生存信号通路的下游调控。Bad还可介导细胞周期蛋白的促凋亡作用,使之与细胞周期阻滞保持一致。Bad不仅是抗胶质瘤药物的作用焦点,也是其基因治疗的理想候选物。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1诊治的50例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3次。治疗结束后3、6、9、12个月采用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价疗效。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8(12~18)个月。治疗后3、6、9、12个月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级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WOMAC评分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ellgren-Lawrence Ⅱ、Ⅲ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2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1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2(12~36)个月。50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取出内固定后改用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25个月后骨折愈合。术中4例芯钻断裂,2例皮质劈裂。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4~95分,平均90.3分。结论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芯钻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血供,减少手术创伤,准确置入远端锁钉。但采用该技术需要一定学习曲线并熟练掌握器械使用,尽可能较少术中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9.
正肱骨近端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骨折,其发生率约为5%[1-2]。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腋动脉损伤患者较为罕见,但由于骨折邻近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临床上仍时有发现。文献报道肱骨近端骨折或脱位合并腋动脉损伤的发病率约为0.09%[3]。腋动脉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后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此类损伤,可能导致肢体严重缺血,并且存在截肢的风险。因此,尽早诊断肱骨近端骨折合并的腋动脉损伤并及时处理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19-08与2020-02诊治的2例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合并的腋动脉损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的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9-08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78例三踝骨折,取原手术切口,首先经后外侧入路进入,内旋下肢充分显露外踝,在外踝后缘与跟腱前缘中线切开,通过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前间隙取出固定外踝的钢板与螺钉,再从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后缘与足拇长屈肌腱前外侧取出后踝内固定物。然后经后内侧入路进入,作内踝弧形切口,显露内踝尖端并取出加压螺钉,或向内上方延长切口取出内踝抗滑钢板。结果本组12例出现并发症,7例出现切口并发症(3例切口局部表皮坏死,2例小隐静脉损伤,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腓浅神经损伤),5例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结论三踝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时应详细阅读上一次手术记录,做好充分术前评估,制定详细手术方案,包括切口选择、备齐断钉取出器械、熟悉解剖变异、术中仔细分辨解剖层次以保护健康组织、切口缝合时采用减张缝合法以降低皮肤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