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91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 MR)测量主动脉血流的准确性.方法:由2位医师先后2次对11例正常志愿者的左心室及主动脉起始部的MR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获得主动脉起始部心动周期内的净血流量(即每搏输出量,SV),并与左心室短轴位MR电影中左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容积的改变(SV)进行比较,探讨PC MR法测量主动脉血流的准确性;并观察上述两种方法在检查及后处理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受测量者个体的影响情况.结果:PC MR法测量主动脉起始部所获得左心室的SV与左心室短轴位MR电影测量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0.92);PC MR法测量SV花费时间较少、受测量者的影响小.结论:PC MR法能准确测量主动脉的血流,并能快速获得SV等左心室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宿主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rs1042522)与HPV16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方法进行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分析.结果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HPV16感染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与HPV16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924和0.870.结论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突变与HPV16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该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肝癌高转移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高转移肝细胞癌细胞系HCCLM6为研究对象,倒置显微镜观察槲皮素对肝癌细胞HCCLM6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槲皮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槲皮素组细胞密度降低,悬浮细胞增多;槲皮素组较对照组HCCLM6细胞存活率减低;槲皮素能抑制肝癌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的侵袭作用.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肝癌高转移细胞HCCLM6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行静脉诱导时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合麻醉剂量.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放静脉后,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0 μg/mL,当丙泊酚达设定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0.4 μg/kg、0.6μg/kg,接着3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8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T4)的SBP、DBP、HR.结果 与T0比较,T1时刻3组SBP、DBP、HR均下降(P<0.05),C组较A、B组下降明显(P<0.05);SBP、DBP、HR在T2、T3、T4时点A组与B、C组相比上升明显(P<0.05),而B组和C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中,0.4 μg/kg舒芬太尼能有效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应用重组的ANGPT2及ANGPT2单克隆抗体注射急性髓系白血病荷瘤小鼠,了解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ANGPT1/2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HL-60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同时给予小鼠注射重组的ANGPT2和Anti-ANGPT2,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肿瘤组织中的ANGPT1/2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重组的ANGPT2,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ANGPT1和ANGPT2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An-ti-ANGPT2,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ANGPT2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PT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进行ANGPT2单克隆抗体实验时,需要阻断VEGF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术中行SEP监测的患者30例,每例应用地氟醚和七氟醚,分为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n=30).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肌松、SEP和血流动力学.维持BIS范围35~45,肌松消失,血流动力学平稳,调节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0.3、0.6和0.9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时分别吸入不同浓度麻醉药.记录四肢吸入麻醉药前(基础值)、达到各呼气末浓度(T1、T2、T3)和吸入麻醉药吹尽时(回归值) 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并计算与基础值比较所得的百分率.结果与基础值的潜伏期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2及T3,左上肢、左下肢和右上肢七氟醚组T2及T3,右下肢七氟醚组T1、T2及T3的潜伏期延长(P<0.05),其百分率随着吸入麻醉药物剂量的增加,潜伏期随之延长;与基础值的波幅比较,左上肢、左下肢地氟醚组T1、T2及T3,右上肢地氟醚组T1,右下肢地氟醚组T1及T2,左上肢七氟醚组T1,左下肢七氟醚组T1及T3的波幅下降(P<0.05),尤其在T1时下降最明显.与地氟醚比较,左上肢和左下肢T1、T2、T3的潜伏期和波幅、右上肢和右下肢T2、T3的潜伏期和右下肢T1的波幅,七氟醚的抑制作用小(P<0.05).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对SEP均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并且地氟醚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DTY29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及体内兔眼品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1)体外:将36孔板分为a对照组、b、c、d实验组,每组9孔,培养人品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划痕后各组依次加入培养液、0.08μmol/L、0.4 μmol/L和2μmol/L浓度DTY29,于0h、6h、12h、24 h倒置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划痕宽度; (2)体内: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9只兔.术前均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均行透明晶状体皮质超声乳化吸除术,术毕A组前房注入林格氏液0.2 mL,B、C、D组分别注入10 μmol/L、20 μmol/L和40 μmol/L DTY29溶液0.2 mL,术后观察角膜、前房、瞳孔、囊膜浑浊及眼底情况.结果 (1)体外细胞划痕实验:6h、12h、24 h划痕宽度比较,a组较b、c、d组均明显缩小(P<0.05); (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A、B、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 (3)A、B组术后1~3 m均有后发性白内障发生,但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 (4)各组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DTY29体外或体内均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在活体内,高浓度DTY29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破坏作用,暂未发现其对眼内其他组织造成明显影响,证明低浓度下用药的安全性;最适宜的用药浓度可能在10 μmol/L-20 μmol/L之间,其眼内用药安全性和最适宜浓度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8.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种增殖能力较强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特性的细胞.它能通过分化成多种细胞表型、提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免疫反应、增强组织的再生从而来治疗各种疾病,因此在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干细胞体内移植后的归巢、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等生物学行为仍无法客观的动态监测.传统的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来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在活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监测.近年来,分子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干细胞移植提供无创、活体实时的评价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细胞示踪领域,从而有利于客观动态评价干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行为.对干细胞示踪及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Twist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Twist在宫颈癌侵袭、转移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晚期宫颈癌组织微阵列芯片78例组织标本中Twist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1)78例宫颈癌组织中 Twist的阳性表达率为56/78(71.8%);(2) 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淋巴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FIGO分期的变晚、淋巴转移的出现、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逐渐增高(<0.05).结论 Twist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