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63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 总结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320例Spitz样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20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79例,年龄0 ~ 65(12.5 ± 11.7)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其中,Spitz痣307例,不典型Spitz肿瘤(AST)8例,Spitz痣样黑素瘤(SM)5例。皮损多为单发,可见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边界均清楚。307例Spitz痣皮损以黑色(132例,43.0%)和红色(108例,35.1%)为主,多数色素均匀(262例,85.3%)且表面平滑(272例,88.6%)。Spitz痣存在特殊临床亚型,11例 (3.6%)发生在斑痣上,11例 (3.6%)呈簇发性,6例(2.0%)播散性,7例(2.3%)结节性,1例(0.3%)为瘢痕疙瘩样。Spitz痣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表皮内痣细胞呈Paget样扩散(123例,40.1%),真表皮交界处出现Kamino小体(74例,24.1%),痣细胞呈水平带状(177例,57.8%)及楔形分布(118例,38.4%),痣细胞巢周围出现裂隙(177例,57.8%),可见生理性核分裂象(117例,38.1%),核染色质均细腻。根据特殊组织病理表现,Spitz痣又分为色素性上皮样Spitz痣(9例,2.9%)、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13例,4.2%)、血管瘤样Spitz痣(8例,2.6%)、疣状Spitz痣(12例,3.9%)、黏液样Spitz痣(10例,3.3%)、晕痣样Spitz痣(4例,1.3%) 等。4例AST皮损为黑色,7例色素均匀,3例皮损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均有轻度至中度的异型性,均可见核分裂象(7例为2 ~ 6个/mm2),5例核染色质粗糙。3例SM皮损呈红色,4例色素不均匀,3例表面粗糙;特征病理表现包括黑素细胞呈Paget样扩散(3例),瘤细胞呈无极性浸润性生长且均未见成熟现象,均有明显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3例, > 6个/mm2),核染色质均粗糙且核膜明显着色。结论 Spitz样肿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Spitz痣的临床及病理亚型繁多,AST同时具有Spitz痣和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经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和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PRP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化学法检测PRP对成骨诱导后rBMS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活性的影响;RealTime-PCR检测PRP对细胞成骨分化指标Col-3、OP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RP对rBMSC在Bio-Oss上粘附的影响。结果:rBMSC传代后细胞生长状态相对稳定,呈梭形;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阳性率为88.2%,CD90阳性率为98%,CD34细胞阴性率为2.8%,CD45细胞计数阴性率为2.7%;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矿化结节;成脂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形成。MTT检测,10%PRP组在培养1、3、5、7、9 d各时间点的OD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LP染色显示,无论是诱导培养7 d还是14 d,成骨诱导液+PRP组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各组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点相比还发现,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诱导7 d时,ALP活性均较低;而在14 d,ALP的活性明显升高。RealTime-PCR检测显示,单纯10%PRP诱导培养7 d和14 d后细胞Col-3、OPN mRNA水平虽稍低于成骨诱导液组,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10%PRP联合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7 d和14 d的Col-3、OPN mRNA的表达量更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各组诱导培养14 d的Col-3、OPN mRNA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7 d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RP明显促进rBMSC在Bio-Oss骨粉上的粘附与伸展。结论:PRP对rBMSC的增殖、成骨分化,以及在生物材料上的粘附能力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比较三种脱敏剂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及其粘结界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2个无龋损离体人磨牙,磨除牙合面釉质,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预备出有统一玷污层的牙本质粘结面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3种脱敏剂(Hybrid Coat、Gluma、极固宁)进行脱敏处理后,应用Single Bond 2在面粘结4 mm树脂。然后将每个牙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12个1.0 mm×1.0 mm×4.0 mm的粘结试件,分别在SEM下观察其粘结界面微观形态并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HybridCoat组粘结强度最高((14.81±3.87)MPa,随后依次为去离子水组(13.39±4.67)MPa、Gluma组(12.76±2.96)MPa和极固宁组(10.48±4.32)MPa,各组间两两比较,极固宁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ybrid Coat组形成的树脂突大部分>35μm,长而密集;Gluma组形成的树脂突长7~35μm;极固宁组形成的树脂突长20~35μm,较稀疏。结论:Hybrid Coat和Gluma对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极固宁则明显降低其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诱导和提取巨噬细胞的简便方法。方法以5%淀粉肉汤刺激诱导小鼠产生炎性腹腔巨噬细胞,分离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鉴定细胞活力,体内吞噬鸡红细胞测定其吞噬率、吞噬指数,瑞氏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获得高纯度、高细胞活性的巨噬细胞,具备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该研究采用的方法简单实用,可提取大量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患者均常规补充血容量,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计算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8 h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9.2%。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8 h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中医院共出院28 6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0例,平均感染率为1.65%。感染的高发部位是呼吸道,构成比为64.35%;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以肿瘤科居首位,60岁以上老年病人占73.26%,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老年基础病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症病人属最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为主要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87.
廖衡  陈涛  李云庆 《解剖学报》2007,38(2):241-242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的内吗啡肽2(EM2)阳性神经元向延髓背角(MDH)的投射情况.方法 荧光金(FG)追踪与EM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结果 将FG注入MDH后,TG内可见大量FG标记的大、中、小型神经元;TG内也可见各种直径的EM2阳性神经元;TG内的许多FG标记神经元呈EM2阳性,FG/EM2双标神经元多为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TG内的EM2阳性神经元向MDH投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研究观察小鼠和大鼠口服生血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取健康小鼠和大鼠各30只,灌胃给药,2次/d,每次剂量分别为24和16 g/kg,给药后观察14 d,记录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症状,取健康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低、中、高(0.5、2.5、5.0 g/kg)3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灌胃,2次/d,每次10 ml/kg,连续26周。用药13周、26周和停药4周后分别取样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重量及重量指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生血胶囊对小鼠和大鼠的口服最大给药量分别大于24和16 g/kg,该剂量是临床成人拟推荐用药剂量(0.08 g/kg)的240和160倍;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和异常改变;肉眼观察服药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外观形态、颜色均无异常改变,光镜检查也未见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异常。结论在推荐临床剂量下服用生血胶囊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19年1~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1 478例进行检测统计,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合作管理,具体包括:(1)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组织体系;(2)建立MDRO三级管理网络;(3)多学科联合培训;(4)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5)采用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对微生物标本的送检、MDRO的检出率、耐药菌普的变迁、抗菌药物的使用等进行实时监控;(6)由院感科、医务处牵头,定期对MDRO检出率高的科室和重点科室进行联合查房检查;(7)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各个环节质控;对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2020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1 849例进行检测统计,对比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结果 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46.611,χ2=16.814,P<0.05);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  相似文献   
90.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