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了解成都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降低和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5-2014年成都市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总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下降最明显的是新生儿死亡率和28 d以上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和意外死亡率各年龄组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同时,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占总体死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χ2=4.50,P=0.03)。从意外死亡原因来看,新生儿期和大于28 d婴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窒息(分别占88.37%和83.85%),1~4岁儿童意外死亡主要死因是溺水和交通意外(分别占58.16%和16.51%)。城乡比较,城市意外死亡无下降趋势(P>0.05),而农村意外死亡有下降趋势(P<0.05).且城乡间主要死亡原因顺位不同。城市前三位是意外窒息(38.48%),溺水(22.49%)和交通意外(15.44%);农村前三位是溺水(41.45%),意外窒息(33.79%),交通意外(12.08%)。结论 控制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将是下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的重要工作内容,应根据地区的环境特点、儿童年龄特点,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及建立和完善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体系等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童因意外造成的死亡,提高儿童的生存水平。  相似文献   
22.
陈俊  袁梦  李杨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8):574-578
目的探讨KCNQ2基因变异相关吡哆醛反应性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KCNQ2基因变异相关吡哆醛反应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性,于生后6天起病;例2,男性,于7月龄起病。2例患儿均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同时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均证实有KCNQ2基因变异,分别为c.2312CT(p.Thr771Ile)和c.873GC(p.Arg291Ser)。2例患儿均经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及其他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加用大剂量维生素B_6后发作逐渐控制。结论 KCNQ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性脑病起病年龄早,常合并智力、运动发育障碍;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无效者可能存在吡哆醛依赖性,可尝试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_6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脊柱撑开器并以此建立大鼠脊髓牵张性损伤模型,为脊髓牵张性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制备一种新型脊柱撑开器。取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只。暴露T12~L3脊柱后方结构,咬除T13~L2棘突椎板,显露脊髓。A组仅安放脊柱撑开器,不撑开。B、C、D、E组大鼠,将脊柱撑开器固定于T12~L3椎体横突上,同时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其中B、C组脊髓牵张SEP P1下降50%后分别持续5、10 min,D、E组脊髓牵张SEP P1下降70%后分别持续5、10 min,制备T13~L2脊髓牵张性损伤模型。术后1、7 d各组取6只大鼠采用改良Gale联合评分(ICBS)标准进行行为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行大体观察及HE、尼氏染色,并计数神经元。结果术后1、7 d,A组ICBS评分均为0分,其余各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ICBS评分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B、C、D、E组脊髓表面见不同程度水肿、充血,正常结构形态破坏;7 d时脊髓表面无光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在牵拉中心段可见硬膜凹陷,均以E组最明显。术后1、7 d B、C、D、E组部分神经元坏死、溶解,尼氏体溶解或消失;7 d时神经元数量随损伤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D、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脊柱撑开器成功制备了不同损伤程度的大鼠脊髓牵张性损伤模型,脊髓牵张SEP P1下降70%持续10 min更符合脊髓牵张性损伤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4.
作者等采用改进的荧光光源及普通显微镜,于1994年7—8月间分别在四川省筠连县和名山县间日疟流行区,对吖啶橙染色技术检测疟原虫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共检测210例门诊就医发热病人,与经典的姬姆萨染色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吖啶橙染色法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1.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3%。检测速度可以提高2倍以上,明显降低了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此种荧光光源结构简单,效能稳定,易于操作,价格较便宜,利于在基层医疗及防疫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Background

Infection with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lymorphisms in HLA-DQB1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BV infections.

Method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LA-DQB1 alleles and HBV infection susceptibility among 256 HBV carriers and 433 healthy controls.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DQB1 high-resolution typing and testing for interferon-gamma, interleukin-4 (IL-4), interleukin-10, and DQB1 mRNA expression. A meta-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using relevant case–control studies that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s of HLA-DQB1 alleles with HBV infection and clearance.

Results

We found that HLA-DQB1*06:03 protected against HBV infection. Levels of IFN-γ and IL-4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HBV cases with HLA-DQB1*06:05 (vs. HLA-DQB1*05:03), and the HBV group had higher DQB1 mRNA expression tha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ith HLA-DQB1*05:03 and HLA-DQB1*06:02. The meta-analysis revealed that HLA-DQB1*04:01, HLA-DQB1*05:02, HLA-DQB1*05:03, and HLA-DQB1*06:01 were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susceptibility, while HLA-DQB1*05:01, HLA-DQB1*06:03, and HLA-DQB1*06:04 protected against HBV infection. Spontaneous HBV clearance was associated withHLA-DQB1*06:04, while chronic HBV inf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LA-DQB1*02:01 and HLA-DQB1*05:02.

Conclusion

DBQ1 typing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ho have elevated risks of HBV infection (i.e., patients with HLA-DQB1*04:01, HLA-DQB1*05:02, HLA-DQB1*05:03, and HLA-DQB1*06:01) or elevated risks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 (i.e., patients with HLA-DQB1*02:01 and HLA-DQB1*05:02).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在再次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8例患者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股骨干骨折诊疗失误主要包括未遵循生物力学原则、手术操作失误、手术时机不当、围手术期管理失误等。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保护骨折端血运,规范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一期植骨修复明显骨缺损是预防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医用几丁糖预防膝关节僵直粘连松解术后再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医用几丁糖预防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 :13例膝关节僵直患者行关节粘连松解术 ,随机分为几丁糖组 7例 ,术中涂抹几丁糖 1次 ,术后每周关节腔注射 3 m L,共 6~ 8周 ;对照组 6例不用几丁糖。于术后 1,2 ,3个月观察膝关节活动度以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6个月 ,平均 4.8个月。几丁糖组各时间段膝关节活动度( 114 .3± 10 .5 ,110 .6± 13 .2 ,112 .7± 12 .8)均大于对照组 ( 94.7± 11.6,85 .3± 12 .0 ,89.6± 13 .5 )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几丁糖可减轻或预防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92例老年腹部外科急症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分析SIRS向MODS的发展过程,探索MODS的防治策略。结果:老年腹部外科急症患者入院时SIRS的发生率是41.1%,其后MODS的发生率是14.2%,病死率是11.7%。经治疗48小时后(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仍伴有SIRS的病例中,40.5%(17/42)发展为MODS。292例老年腹部外科急症患者中,19例发生MODS(6.5%),16例死亡(84.2%),结论:早期诊断SIRS,特别注意分析治疗48小时后仍伴有SIRS的患者的原因,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才是改善老年腹部外科急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小潮气量通气(LT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炎症的影响,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ARDS机械应力相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巴马小型成年猪重度ARDS模型,应用LTV与APRV通气模式,进行48 h机械通气治疗,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n=3)、疾病对照组(ARDS组,n=3)、LTV机械通气组(LTV组,n=4)以及APRV机械通气组(APRV组,n=4)。观察两种通气模式对氧合指数、炎症因子的影响。对肺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在蛋白层面验证差异基因ITGB4对ARDS机械通气后炎症的影响。使用A549细胞系构建APRV样牵张模型及LTV样牵张模型,进行4 h体外牵张实验,探讨两种牵张模式通过ITGB4对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使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ITGB4表达,比较LTV+siRNA组与APRV+siRNA组ITGB4-FAK-p38-MAPK-IL-8通路表达差异。使用p38抑制剂(SB203580)对细胞进行干预,比较LTV+SB203580组和APRV+SB203580组IL-8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重度A...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灌胃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方案,其中观察组在西医方案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指标包括:血清淀粉酶,血清CRP、TNF-α,中医症候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2组基线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64例患者均按方案完成了试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和血清CRP、TNF-α,中医症候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胰周脓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假性囊肿发生率2组相当(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柴芩承气汤治疗SA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