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10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注射低分子肝素造成患者皮下出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该文从注射前、注射时、注射后三个阶段分析了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改进措施,旨在降低注射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常规超声检查37例住院乙肝患者,被检者肝门区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后,观察并记录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分布范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胆囊壁厚度,并摄片保存。结果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1个(5例),2个(16例),3个(10例),4个及以上(6例)。淋巴结长径14~30 mm,平均18 mm,位于门脉主干、肝动脉周围及肝胃韧带间,以门脉主干周围多见;淋巴结呈卵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欠均匀,比较孤立,内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病毒性肝炎(乙型)可以引起肝门区淋巴结肿大,且与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毒性肝炎肝外系统声像图改变的又一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核酸杂交分析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49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样本中23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0例端粒酶阳性,5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21例细胞学阴性有14例端粒酶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46.9%(23/49)和77.6%(38/49),二联合检测率为83.7%(41/49)。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癌性胸水的诊断,弥补胸水细胞学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曹昌权  刘维洲 《安徽医药》2015,36(6):717-7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血压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 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CMB分为CMB组和无CMB组。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血浆Hcy水平等情况, 并探讨CMB的危险因素。结果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男性51例, 女性23例, 平均(66.22±8.96)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MB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OR=4.67, 95% CI:1.23~17.65, P=0.02), 与血浆Hcy水平无明显相关(OR=1.01, 95% CI:0.97~1.06, P=0.38)。结论 CMB与血浆Hcy水平增高无关, 与高血压显著相关, 高血压可能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Zhang  Hui  Zhang  Bin  Chen  Chen  Chen  Jie 《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22,37(1):253-263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 Dysfunc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IA). Here, we explored the detailed role and...  相似文献   
17.
18.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 2005年11月,救治1例确诊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青年女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患者发病前与病死家禽有密切接触史,从发病至死亡约10d。在呼吸困难发生前,发热持续了5d,以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主要特征入院,X线胸片示双肺大片实变影并进行性进展,入院至死亡不足3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患者下呼吸道吸出物标本,发现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5型特异性基因片段呈阳性;尸检肉眼所见主要有支气管充血、双肺实变,多浆膜腔积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提高认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electron-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quantum dots (QDs), an optical sensor was structured. It is a phenol sensor, which has th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RTP) property of Mn-doped ZnS QDs and high selectivity of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ilane modified Mn-doped ZnS QDs, the phenol sensor was prepared by double cross-linker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ny stabilizer and additive. Double cross-linkers, divinylbenzene (DVB) and 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 (EGDMA),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inted polymerization with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Then, as a result of the functional monomer, methacrylic acid (MAA), a carboxylic acid was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ZnS QDs:Mn@MIPs.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phenol determination experiment had a linear range of 5.0 to 55 μmol L−1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84, and a high imprinting factor (IF) of 3.43. In addition, the prepared ZnS QDs:Mn@MIP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ct phenol in real water samples. Therefore, this work provided a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TP probe for phenol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electron-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quantum dots (QDs), an optical sensor was structur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疾患患者的疗效和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接受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疾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的经腹式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阴道残端并发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增生发生率为7.9%,低于开腹组的29.7%,且术后性交痛和性交不适较开腹组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较传统开腹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