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5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963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587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972篇
内科学   101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90篇
综合类   223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92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717篇
  12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1060篇
  2011年   1203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81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4 0例 BTCC患者 5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 ,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AX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 型受体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阳性率为 82 % (33/ 4 0 ) ,D9S16 2、D16 S4 76、D9S5 4、FGA和干扰素 (IFN) - A1位点改变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2 3/ 4 0 )、 4 2 % (17/ 4 0 )、 38% (15 / 4 0 )、 4 8% (19/ 4 0 )和 5 5 % (2 2 / 4 0 ) ,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发生微卫星改变的 33例中 ,33% (11/ 33)和 4 2 % (14 / 33)分别可见 TGF- β 型受体基因和 BAX基因的移码突变。结论 检测染色体微卫星的改变是 BTCC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有效手段 ,染色体微卫星改变可能是 BTCC发生过程中多基因突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2.
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和心率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QT间期变异性 (QTV)、QT间期变异系数 (QTCV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两指标与心率变异性 (HRV)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方法 对 5 4例诊断明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的 QTV、QTCV、HRV的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 QTV (2 0± 6比 2 9± 9,P=0 .0 0 0 1)和 QTCV(0 .0 5 4± 0 .0 16比 0 .0 76± 0 .0 2 4 ,P=0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中 HRV和 QTV有弱相关性 (P<0 .0 5 ) ,HRV和 QTCV无相关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 QTV、QTCV减低 ,HRV的变化几乎不影响两者的变化 ,QTV和 QTCV可能成为预测心律失常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耗竭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导致氧化还原失平衡后 ,是否可通过改变库普弗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而影响肝损伤发生。方法 给小鼠注射马来酸二乙酯 (DEM) ,耗竭 GSH。结果 马来酸二乙酯在一定程度上 ,抑制了半乳糖胺 /脂多糖 (Galn/ L PS)诱导胞质 IκBα的降解和核 NF- κBp6 5的表达。结论  DEM可能是通过抑制 IκBα降解 ,影响 NF-κBp6 5易位入核 ,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释放 ,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5、Rb蛋白表达对喉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喉癌组 45例石蜡标本与对照组 15例喉部正常或增生的黏膜上皮标本的 p15、R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p15蛋白阳性率 (48.9%)与对照组阳性率 (10 0 .0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喉癌组中 0~Ⅱ期 p15蛋白阳性率 (6 6 .7%)与Ⅲ~Ⅳ期阳性率 (33.3%)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喉癌组Rb蛋白阳性率 (88.9%)与对照组阳性率 (93.3%)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列联表 χ2 检验 ,p15、Rb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对照组中 ,p15蛋白的表达以鳞状上皮组织中远离基膜的棘层细胞、颗粒层细胞明显 ,而Rb蛋白的表达则以基底层细胞及近侧棘层细胞明显。结论 :抑癌基因 p15的表达缺失对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p15蛋白的检测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及估计预后有指导意义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p15、Rb的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正常及增生的喉部鳞状上皮的细胞层次间 ,p15、Rb蛋白表达不一致 ,p15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检查 10例肠梗阻患者 ,其中 7例机械性、2例动力性、1例血运性肠梗阻。结果 ①机械性肠梗阻超声表现为肠管扩张 ,肠腔积液 ,肠皱襞呈多条纹实性回声 ,肠蠕动亢进 ;②动力性肠梗阻除上述表现外 ,肠蠕动减弱乃至消失 ;③血运性肠梗阻除上述表现外 ,腹腔出现游离液体回声。结论 二维超声有助于诊断不同类型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灵敏的方法用于检测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β链 (rhHGF β)对原代培养成年大鼠肝细胞的增生作用。方法 利用噻唑蓝 (MTT)比色方法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对rhHGF β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 对于体外原代培养成年大鼠肝细胞 ,rhHGF β可刺激肝细胞的增生 ,且有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 确定了原代培养肝细胞检测rhHGF β生物活性的最佳条件方案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外源性精氨酸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急性肝损伤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数据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组);精氨酸灌胃组(L-arg组);精氨酸灌胃+急性肝损伤组(L-arg+TAA组);急性肝损伤组(TAA组)。采用普利生全自动旋转式血液黏度计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同时测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做Weigert改良革兰法特殊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内微血栓并计数分析。结果L-arg组与其他3组相比,全血黏度、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微血栓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 L-arg+TAA组与TAA组相比前组上述指标也明显降低(P<0.05)。L-arg组肝匀浆MDA、TXB2含量低于L-arg+TAA组,L-arg+TAA组低于TAA组,而SOD均为前组高于后组。结论给予外源性精氨酸后,SOD增加,MDA、TXB2降低,微血栓数减少,全血黏度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改善了肝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78.
目的验证维生素C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灭活作用,为生物制品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HIV灭活的方法。方法通过测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检测不同浓度维生素C在不同温度和作用时间下对HIV的灭活作用,并对有效剂量组进行MT4细胞毒性试验。结果500μg/ml维生素C在无血清状态下有灭活HIV作用,而此剂量对MT4细胞有不可逆转的毒性作用。结论维生素C不适宜用于血及血制品的HIV灭活。  相似文献   
79.
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用中药双利肝治疗后,内毒素水平、TNF-琢、ET-1及NO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中药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P物质(SP)作用于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引起的离子分泌改变导致的上皮表面短路电流(Short-circuitcurrent,Isc)的变化。方法以鸡蛋清蛋白致敏大鼠后,用Uss-ing室技术测定鼻粘膜上皮表面短路电流。并观察神经激肽受体(NK1)拮抗剂CP96345、组胺H1受体拮抗剂吡拉明、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和河豚毒素对SP的阻断作用。结果经SP刺激,致敏大鼠鼻粘膜表面Isc显著增高。经四种物质预处理均能显著阻断SP引起的Isc变化。结论SP经感觉神经末梢释放后,可引起上皮表面离子电位变化、上皮通透性增高等一系列鼻粘膜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