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基于miR-514a-5p/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信号通路探讨益肾通络方抑制膜性肾病(M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建立MN大鼠模型,并使造模成功的M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2...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 miR-10a 及 let-7i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组织40 例、子宫内膜不 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采用多聚腺苷酸加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A)-RT-qPCR] 测定miR-10a 及 let-7i 在三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将结果与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iR-10a 在子宫内膜癌 组织中高表达(高于正常及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P<0.01);在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中高表达(高于1+2级者); 在Ⅲ+Ⅳ期患者中高表达(高于Ⅰ+Ⅱ期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高表达,在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的患者 中高表达;差异显著(P < 0.05)。在不同年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是否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其 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et-7i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低表达(低于正常和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P < 0.01)。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0a 表达上调,let-7i 表达下调,miR-10a 可能参与并促进了子宫内膜癌的侵袭 和转移。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分析168例患者的WT1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易感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北省中医院及河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168名MM患者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2.4岁(36岁~83岁),其中男性121例(72%)、女性47例(28%),采用SSP-PCR和SBT-PCR对样本WT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M患者中有11种WT1等位基因被检测出,WT1*010、WT1*012两等位基因在MM组中占有较高频率(WT1*010:OR=6.13,95%CI:3.5~10.75,PC<0.000;WT1*012:OR=2.06,95%CI:1.23~1.44,PC<0.051)。WT1*A5 的STR基因频率检测量到明显增多(OR=1.62,95%CI:1.18~2.23,PC<0.05)。基因型频率检测到WT1*010/010的频率明显增多(OR=6.28,95%CI:1.81~21.76,PC<0.05)。结论:WT1 等位基因在MM患者中具有高度多态性,WT1*010/010纯合子是MM的易感基因型,这表明MM的发生发展与WT1 基因的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慢性肾脏病组。采用ECT法测定的rGFR作为评价GFR的金标准,正常组测定Cystatin C参考值范围,比较慢性肾脏病组Cystatin C、SCr、Ccr与rGFR的相关性,测定CKD各期的Cystatin C、SCr、Ccr和rGFR数值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Cystatin C与rGFR显著相关。在CKD1,2,3期中血清Cystatin C升高均优于Scr。结论 Cys-tatin C是一项良好的评价肾功能指标,尤其是肾功能损害早期更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CI患者298例,根据HbAlc水平分为三组,HbA1c正常组(A组,HbA1c≤6.5%)、HbA1c升高组(B组,HbAlc6.5%-10.0%)、HbA1c明显升高组(C组HbAlc>10.0%),观察ACI预后。结果 HbA1c升高组明显升高组NIHSS评分及第30d改良的Rankin's评分与HbAlc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高HbAlc水平与ACI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7.
背景:功能矫治器的观察对象都是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在研究功能矫治是否有效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儿童本身的生长发育条件。 目的:排除自然生长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学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Ⅱ类错牙合患者颅颌面软硬组织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Hagg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31例,其中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的Ⅱ类错牙合患者17例,放弃正畸治疗的Ⅱ类错牙合患者1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分别在治疗前后和自然生长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前后和自然生长前后侧位片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规律,建立两组数学对比模型。 结果与结论:通过数学对比模型发现,在Twin-block矫治后软组织测量项目Ls-EP、Pn-HP、NB-Pg’-Ls与硬组织测量项目ANB之间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方程为:NB-Pg’ -Ls=-0.119 1(ANB)2 +3.002 9(ANB)+ 6.148 5,Pn-HP=0.021 4(ANB)2 -1.026 7(ANB)+ 0.347 4,Ls-EP =0.132 4(ANB)2 -0.536 4(ANB)+1.553 7。在自然生长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Twin-block矫治后ANB的角度是改善Ⅱ类错牙合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L-1)的化浊解毒方,按0.01 mL·g-1体重SD大鼠灌胃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ELISA,RT-PCR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均能下调细胞中TGF-β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之所以能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可能与化浊解毒方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9.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是结合传统加压钢板技术和支架原理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支架性钢板系统。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在骨折治疗方面有着许多优势。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的生物力学原理及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后失败的原因。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4-01/2010-10关于锁定加压钢板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锁定加压钢板,骨折,失败,内固定”或“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Failur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锁定加压钢板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锁定加压钢板的18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的固定原理不是依靠钢板与骨皮质之间的摩擦力,而是依靠钢板与锁定螺钉的角稳定性及螺钉与骨皮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对骨折的固定。从大量文献报道中来看,造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大多不在钢板本身,而是医源性失误造成的,如选用钢板过短、钢板与骨面间隙过大、钢板偏离骨干轴线、选用不合适螺钉类型等。锁定加压钢板系统相对复杂,术者需要遵循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合并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26例,其中辅助化疗组116例,辅助放化疗组110例。辅助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88例,调强放疗22例。剂量范围45~54 Gy,中位剂量50 Gy。全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4周期。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术后化疗两组不同辅助治疗模式对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0.5%、10.5%,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5.5%、29.7%、33.2%(P=0.001),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化疗组1、2、3年OS分别为94.2%、76%、70.7%和95.6%、68.4%、53.5%,组间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9),1、2、3年D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术后放化组的胃肠道、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2%和64.5%,高于术后化疗组的41.4%和30.2%(P=0.000;P=0.000)。亚组分析显示Ⅱ期患者术后放化组和术后化疗组1、2、3年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0;P=0.067)。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组的1、2、3年OS高于术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FS与术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术后放化组中20.9%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10%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Ⅲ期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放化联合治疗组血液学及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术后单纯化疗,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盆腔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可较常规放疗显著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