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6篇
  免费   1194篇
  国内免费   52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6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135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403篇
  4篇
中国医学   3509篇
肿瘤学   22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1078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以张景岳《新方八阵》167首内服方剂为研究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景岳组方用药的规律。方法:基于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频繁项集分析发现:出现频数最高的2味中药组合有2组:熟地黄+当归、熟地黄+炙甘草;3味中药组合为熟地黄+当归+炙甘草;4味中药组合为人参+熟地黄+当归+炙甘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关联关系密切的规则30条,其中2味药对15条,3味药团15条。结论:《新方八阵》内服方剂数据挖掘的结果为张景岳学术思想和治病经验的具体体现,对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正常气虚小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与睾酮合成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特征。方法:采用小鼠标准化诊法和辨证方法,筛选出正常气虚小鼠与正常小鼠,采用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等技术,检测其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有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正常气虚小鼠下丘脑Gnrh1表达略增;垂体上Gnrh受体上调,但Cga、Fshb和Lhb下调;睾丸Cyp11a1、Cyp17a1、Hsd3b1、Hsd3b6等与睾酮合成相关酶一致上调。结论:正常小鼠出现气虚证时,垂体促性腺激素表达量略减,而睾丸合成睾酮的系列关键酶的表达活跃,这构成了正常气虚证小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中西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治的DILI患者38例,均接受肝活检和结构化专家观点评估法(SEPO)评估,并验证药物性肝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DILI-PSS)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DILI患者应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4例(36.8%)、中草药12例(31.6%)、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合用中草药9例(23.7%)、膳食补充剂3例(7.9%);肝组织脂肪变性20例(52.6%),胆汁淤积22例(57.9%),胆管损伤15例(39.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例(28.9%),肝细胞花环9例(23.7%),肉芽肿6例(15.8);少量坏死11例(28.9%),较多25例(65.8%),大量2例(5.3%);应用DILI-PSS诊断的AUROC为0.775 (95%CI:0.669~0.880,P<0.05),其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65.8%。结论 DILI患者肝组织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应用DILI-PSS可能有助于诊断DILI,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历年来我国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中药应用开发研究, 以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状况。认为21世纪中医药的发展, 更需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加快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申小年  彭俊宇  杨光  王星禹  徐颖  郑超 《中草药》2024,55(13):4445-4454
目的 通过观察葛根素对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三叉神经节细胞钠离子电流抑制率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取6只雄性C57BL/6小鼠,处死后分离三叉神经节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抑制率。建立硝酸甘油诱导的慢性偏头痛小鼠模型,给予药物干预后,qRT-PCR检测三叉神经节细胞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α1-subunit gene,SCN1A)mRNA表达;用膜片钳记录各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结果 葛根素对正常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抑制率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29.96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0~30、30~60、60~90、90~120 min各时间段抓头次数及2 h内抓头次数总和显著增加(P<0.05、0.001),三叉神经节细胞中SCN1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静息膜电位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50、100、200 mg/kg)组30~60 min抓头次数和2 h内抓头次数总和显著减少(P<0.05、0.01),葛根素(200 mg/kg)组90~120 min抓头次数显著减少(P<0.001);葛根素(100、200 mg/kg)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中SCN1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葛根素(50、100、200 mg/kg)组小鼠三叉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静息膜电位显著下降(P<0.001)。结论 葛根素通过阻断三叉神经节细胞钠离子电流和SCN1A mRNA表达,降低动作电位静息膜电位和发放频率,减少慢性偏头痛发作,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6.
从经筋的释义、生理作用、病理表现,经筋与卫气、大脑的关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与经筋病的关系,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康复的原则、方法等角度,阐述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药效动力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群体药效学模型,考察单位体重用药剂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量效关系。方法:从已有的临床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受试者,提取其主要疗效指标(服用瑞舒伐他汀钙8周后LDL-C下降率),及潜在的可能对LDL-C下降率有影响的指标(包括受试者所属试验、年龄、性别、体重和LDL-C基线值等)。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群体药效学参数的估算。用Bootstrap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对最终群体药效学模型进行验证和预测。结果:SigmoidalEmax药效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量效关系,所属试验、年龄、性别、体重和LDL-C基线值等因素对其无影响,最终模型的药效学参数Emax、ED50和γ分别为53.9%,0.072mg/kg和3.76,且参数的相对标准误均较小。Bootstrap法证明了最终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蒙特卡洛模拟预测药效的95%可信区间包含了约50%受试者的实测药效。结论:本研究用群体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高脂血症人群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的药效学模型,反映了约50%受试者用药后的药效学特征,说明除剂量外,影响药效因素众多,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采用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中医临床肝硬化的辨证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的293例中医肝硬化患者临床的相关信息,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证候决策信息表,并通过计算提取与肝硬化各证型有密切关联的重要症状、体征。然后,利用这些提取的症状组合作为支持向量机的出入进行分类学习,从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得到相应的证候。结果:采用不同的输入指标所得到的辨证平均正确率均高于70%,尤其采用粗糙集约简后辨证的准确率为84.4%左右。结论: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中医辨证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对于中医临床辨证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Aim: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PK), pharmacodynamics (PD) and primary tolerability of an anti-CD11a monoclonal antibody (CMAB001) in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s and psoriatic patients.

Methods:

Two open-labe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e was a parallel-group, single-center, dose-escalation test, including 24 healthy adult volunteers from 18 to 45 years in age. All subjects randomly received a singl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dose of 0.5, 1.0 or 2.0 mg/kg. The other was a multiple-dose study: 10 adult psoriatic patients were administered week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f 1.0 mg/kg for 7 weeks.

Results:

CMAB001 was well tolerated in the single- and multiple-dose studies. Slow absorp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studies. In the single-dose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of CMAB001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2 d later after the injection, and the Cmax increased in an approximate dose-proportionate manner, while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showed much greater than dose-proportionate increase. In the multiple-dose study, the steady-state serum concentration level was attained following the 4th injection.

Conclusion:

CMAB001 exhibited a 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ver the dose range from 0.5 to 2.0 mg/kg, and was well tolerated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psoria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