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331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409篇
中国医学   64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目的:考察合成冰片对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的影响,探讨该复方组成改良的可行性。方法:以离体BALB/c裸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改良Franz垂直扩散池,比较含有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和不含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的透皮吸收效果,初步评价合成冰片的作用。采用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含0.05%三乙胺,磷酸调p H 3.5)(2∶98),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含合成冰片乳膏中的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均高于无冰片乳膏,在12 h体外经皮渗透达到稳态。含合成冰片12 h累积渗透率6.37%,不含冰片的则为4.99%,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成冰片对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中苦参碱的透皮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在原复方处方中改良加入合成冰片。  相似文献   
982.
介绍黄振翘教授辨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肾亏损为本,肝火灼伤血络为标;治疗当以"治火、治气、治血"为要。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83.
综述中药防治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失衡以及由此介导的持续性的慢性炎症反应已成为高血压机制研究的新热点之一,高血压免疫调节失衡主要表现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自主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等方面,中药可通过上述免疫途径防治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84.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多发于老年人的全身性骨病,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骨量减低、骨髓中脂肪含量增多有关,还与全身骨骼肌含量、强度等关系密切。鉴于骨骼、肌肉及脂肪组织的相关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bet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作以下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并发症治疗等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综合探讨近几年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的干预效果和前景。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BM,CBMdise系统及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02有关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针药结合,帕金森病。糖尿病,血管性痴呆”,观察对象为帕金森病、糖尿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 资料选择:选取实验包括针药结合治疗并和对照组相比较的文献,进行初审.删除明显非随机临床实验的文章,然后查找余下的文献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临床实验。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调查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2篇有关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和非随机实验,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6篇重复研究文献。 资料综合:16个实验共包括582例患者,分别对针药结合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①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干预效果:有学者应用眼针结合内服定风胶囊治疗,经3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88.90%。②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的干预效果:有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性面瘫患者,有效率为93.55%。明显优于特定电磁波照射配合西药对照组60.00%。③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效果:有人应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并与单用药物作对照,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8.90%。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病疗效肯定,尤其是对帕金森病、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血管性痴呆具有特有优势。其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8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气虚质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中医体质量表(CCMQ)、疲劳问卷-14(SF-14)、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其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虚质转化分、疲劳总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26%,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易筋消疲功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并能有效地改善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987.
电针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经脱毒治疗(7d)后,尿吗啡检测阴性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w、8w、10w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中三条有关睡眠障碍的项目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电针治疗后,睡眠障碍的单项评分、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 001),且与相应时间段的对照组比较,其各项评分也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 001)。结论 电针能较快改善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障碍,强化入睡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988.
通过综合了40余篇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文献的内容,从病因、病机、针灸疗法的临床效应以及实验研究四个方面做了归纳总结。结论显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  相似文献   
989.
Gu CY  Shen LR  Ding YH  Lou Y  Wu HG  Shi Z  Ma XP 《中国针灸》2010,30(8):675-678
目的:探讨全麻、针刺经穴复合全麻、针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麻+经穴组、全麻+非经非穴组、全麻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全麻+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全麻+非经非穴组选取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时间,观察记录术后4,6,8,24,44h镇痛泵用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全麻+经穴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非经非穴组和全麻组(均P0.05),全麻+经穴组维库溴铵与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P0.01)。全麻+经穴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定向时间明显短于全麻+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均P0.01);全麻+经穴组患者镇痛泵用量在术后4,6h明显少于全麻+非经非穴组(均P0.05),术后4,6,8h明显少于全麻组(均P0.05);术后第44h全麻+经穴组VAS评分低于全麻+非经非穴组与全麻组(均P0.05)。结论:针刺经穴能增强复合全麻后麻醉效应,延长镇痛时效,而针刺非经非穴虽起一定效果,但不如针刺经穴。经穴具有特异性,准确取穴是影响镇痛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0.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现代流派简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ang HQ  Wang F  Liu JH  Dong GR 《中国针灸》2010,30(9):783-786
对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有代表性的头针体系取穴及不同头针体系,如焦氏头针、于氏头针、颞三针等做一简单介绍和分析.认为目前的头针体系流派较多,取穴依据纷繁复杂,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刺激部位,以减少临床选穴(区)的盲目性;同时,其理论依据亦有待更深刻的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