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9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314篇
耳鼻咽喉   8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351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735篇
内科学   53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88篇
综合类   900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288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417篇
  3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3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我院2011年5月至7月共70例限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于术前5d至术后7d每日分别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和安慰剂,于术中采集结直肠组织标本,超微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紧密连接结构,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RT—PCR技术分析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采用UssingChamber技术评估肠上皮通透性。术后第7天收集患者粪便标本和血标本,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粪便菌群多样性,并采用细菌培养方法对特定细菌进行定量检测。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泻腹胀发生率、全身炎症反应及术后感染并发症等临床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结直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明显改善,Western blot和RT—PCR均证实试验组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蛋白:P均〈0.001;mRNA:P=0.005、0.001、0.006),跨膜电阻增加[(28.3±5.2)Ω·cm2比(22.1±4.7)Ω·cm2,P=0.002],对大分子物质甘露醇的通透性降低[(0.91±0.17)%比(1.65±0.33)%,P〈0.001];肠道菌群的T—RFLP及细菌培养检测发现,试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P=0.006),肠道双歧杆菌[(143.4±35.9)比(100.0±0.0),P=0.002]和乳酸杆菌[(111.3±52.9))比(100.0±0.0),P〈0.001]生长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生长减少[(66.2±23.7)比(100.0±0.0),P〈0.001]。临床观察发现,试验组术后排气[(2.5±1.7)d比(4.5±2.0)d,P〈0.001]和排便时间[(5.0±1.3)d比(6.3±1.1)d,P=0.002]显著缩短,腹泻(20%比40%,P=0.005)和腹胀发生率降低(35%比60%,P=0.021)。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增强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维护肠道菌群稳态,显著缩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降低腹泻和腹胀发生率,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8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可预防性失明的疾病最常见原因,全球糖尿病人数众多,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患者眼底检查依从性低,DR筛查任务艰巨。远程眼科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传输患者医学影像和相关信息至远端医生,增加了偏远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接受及时DR评估的机会。本文应用Wilson和Jungner关于慢性疾病筛查的10个标准评估DR筛查的远程医疗项目,并按照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医疗实践指南》中筛查项目的临床验证分类,对目前发表的DR远程筛查项目应用研究的概况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射频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疗效的影响,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射频治疗的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和对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用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安全及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肠道准备:A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采用番泻叶、甘露醇和口服补液盐,C组采用番泻叶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并详细记录肠道准备效果,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C组的肠道清洁度有效率为94.0%,高于A组的66.0%和B组的74.0%;②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的26.0%和B组的30.0%。A组与B组在清洁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番泻叶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老年慢性便秘者的肠道准备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可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  相似文献   
985.
单体核型(MK)目前被认为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我院连续成功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初发MDS患者中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累及的染色体谱系并分析与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表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我院血液科细胞遗传室自2004年2月至2012年5月连续成功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初发MDS患者细胞遗传学结果,并根据外周血分类计数、骨髓抽吸液涂片、骨髓活检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按WHO分类标准进行分型。结果表明,初发MDS患者1 532例中异常核型者538例(35.1%),其中包括证实至少存在1条常染色体单体缺失患者202例。在202例中47例(23.3%)仅表现为单独具有单体异常,其余155例常染色体单体异常并发于2种异常(n=33,21.3%)或3种及以上异常即复杂核型(n=112,78.7%)。单体核型异常几乎累及所有22条常染色体,但7号染色体单体累及频率最高,在所有单独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病例中约达66.0%,其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中检出率也是最高的,其余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可重现的单体异常依次累及13号(12.5%),18号(8.3%),20号(6.3%),17号(7.3%),21号(5.2%),12号(5.2%)和5号(5.2%)。单独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病例的临床病理表型分析中RCMD(n=20,13例为-7),RAEB(n=12,11例为-7),RA(n=9,3例为-7),CMML(n=6,4例为-7)。单独20单体(n=7,3例RA,4例RCMD),单独20单体未见于RAEB或CMML病例。结论:常染色体单体缺失的高比例提示其对MDS发病的潜在影响。缺失主要累及7号染色体,提示7号染色体相关基因单倍体数量不足可能是MDS发病机制之一。累及其他整条染色体的单倍体数量不足可能不利于恶性克隆存活,除非其有害效应能被其他遗传学畸变效应抵消,这表明并发于2种异常或复杂核型可重现的单体异常累及的染色体谱系更为广泛。20号染色体单体缺失是相对良好的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CR)期骨髓"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的检测,探讨其与AML复发的相关性。对62例骨髓涂片示CR的患者骨髓活检塑料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依据预后将其分为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计算骨髓塑料切片每平方毫米内单个、两个聚集前体细胞数量及二者的总和,结合计算机图像分割法测量其与骨小梁间的精确距离,明确"前ALIP"样结构定位、定量异常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发前组及未复发组骨髓"前ALIP"样结构数量分别为11±11.71和8.33±9.17个/mm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9±4.00)(P<0.01)。在"前ALIP"数量≥11个/mm2的17例患者中,复发前组12例,占70.6%,明显高于未复发组(29.4%,P<0.05);而复发前组"前ALIP"与骨小梁的相对距离为(341.31±266.16)μm,明显远于未复发组(242.41±174.65)μm(P<0.01),有向骨小梁间区迁移的趋势。在前"ALIP"与骨小梁之间平均距离≥341μm的18名患者中,复发前组14例,占77.8%,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AML患者CR期骨髓切片中"前ALIP"样结构平均数量超过11个/mm2或其与骨小梁间的平均距离超过341μm,预示AML可能早期复发,应及时进行再诱导缓解治疗。  相似文献   
987.
范峥莹  胡三莲  周玲 《护理研究》2012,26(31):2973-297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手外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创面感染是开放性手外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常可延长治疗时间,影响伤口愈合及功能康复[1]。伤口床准备理论是近年来伤口处理的新进展,其概念是去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障碍因素,加速自体愈合或增强其他治疗疗效而进行的伤口管理[2]。一个完整的伤口床准备过程包括清创、抗感染  相似文献   
988.
沈琴红 《全科护理》2012,10(8):753-755
[目的]了解老年科病房住院病人疾病状况及口服用药情况,提高临床护士对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健康宣教的重视。[方法]随机选择老年科146例住院病人,从中心药房抽取其口服用药摆药单,对其进行口服药物种类和数量的统计,通过电子病历对146例老年病人进行疾病种类统计。[结果]老年病人诊断有多种疾病,排在前3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口服用药种类和数量多,每日口服药物种类在5种及以上占68.49%,10种及以上占8.22%,每日口服药物数量在10片及以上占79.45%,20片及以上占37.67%。[结论]老年病人需要长期服用口服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特点使老年病人成为药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重视老年住院病人口服用药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89.
朱绍兴  李昌桂 《上海医学》2012,35(5):392-395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11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水平。随机选取同期同一年龄段在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非前列腺疾病人群215名(NPG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15例(BPH组)作为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组的MS发病率为16.6%(35/211),显著低于NPG组的24.7%(53/215,P=0.04),与BPH组18.6%(40/2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前列腺癌、BPH和NPG组3组间平均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与BPH组间MS各诊断指标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前列腺癌组与NPG组间除血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血浆总胆固醇、HDL-C、LDL-C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OR=0.594,95%CI为0.368~0.960,P=0.033)、MS组分数量(OR=0.828,95%CI为0.701~0.978,P=0.026)及高水平三酰甘油(OR=0.521,95%CI为0.320~0.850,P<0.05)是罹患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正常空腹血糖和低水平HDL-C是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OR=6.318、5.898,95%CI为4.035~9.892、2.593~13.415,P值均<0.05),BMI、高血压、血浆总胆固醇及LDL-C水平与罹患前列腺癌无关(P值均>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代谢水平与BPH患者相似,但与非前列腺疾病人群存在显著差异。MS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性因素,随着MS组分数量的增多,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将减小。低水平HDL-C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高血糖、高三酰甘油水平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性因素,BMI及血压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入选411例具备完整的体格检查、血压、糖脂代谢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的男性患者,年龄36~65岁。应用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作为肝脏脂肪含量的评价指标,以肝脏衰减系数三分位点(<0.48,≥0.48且<0.69,≥0.69)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生化指标,并以年龄50岁为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411例研究对象中,106例(25.8%)超声定性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上1/3位点组的年龄、收缩压(SBP)、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胰岛素(2hIns)以及高血糖患病率、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组(P值分别<0.05、0.01),胰岛素敏感性(ISIc)指数显著低于下1/3位点组(P<0.05)。在≥50岁组中,上1/3位点亚组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hIns、三酰甘油(TG)水平、高血糖患病率及超声定性诊断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亚组(P值分别<0.05、0.01),而ISIc显著低于下1/3位点亚组(P<0.05)。≥50岁组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人群中,上1/3位点亚组的2hIns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下1/3位点亚组(P值均<0.05),体质指数(BMI)显著低于下1/3位点亚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总研究人群、≥50岁研究人群和≥50岁且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人群中,肝脏衰减系数(标准化β值分别=0.154、0.151、0.170,P值分别=0.000、0.002、0.007)均是2hIn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年龄≥50岁超声定性诊断为非NAFLD的男性人群中,超声测定肝脏衰减系数对估测脂代谢异常及胰岛B细胞对糖负荷后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