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400篇
内科学   53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3篇
综合类   52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309篇
药学   202篇
  1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社区第二类疫苗接种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方法通过查询疫苗出入库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对2019年该社区第二类疫苗使用及AEFI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该社区接种门诊共接种第二类疫苗21种7449剂,接种数最多的是13价肺炎疫苗(784剂)。接种数居前6位的依次为13价肺炎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疫苗。累计报告AEFI病例94例,发生率为1.26%;一般反应占96.81%,异常反应占3.19%。报告AEFI疫苗共12种,报告发生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13价肺炎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百白破-IPV-HIB四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HPV疫苗、AC结合流脑疫苗。结论第二类疫苗品种接种量均有所增加,AEFI报告发生率有所波动,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酒精性肝病(ALD)患病率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两者与病毒性肝炎并存者亦不少见。更为可怕的是,NAFLD不但与ALD相似,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而且与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然而迄今尚缺乏防治脂肪性肝病(FLD)的特效药物,现有对策主要为“提高认识、综合防治,加强宣教,重在实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SD大鼠慢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气-液色谱法测定高血压组(n=8)、对照组(n=9)脑细胞膜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单组分水平。结果显示高血压组脑细胞膜FFA组份中C20:4、C22: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提示继发性高血压大鼠存在脑细胞膜FFA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ulium laser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angerine technique (TmLRP-TT) and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24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P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上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伴肝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分批于实验 8,12、16、24周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14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4型toll 样受体(TLR4)mRNA表达,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肝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 a) 表达。同期正常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结果实验8周大鼠单纯性脂肪肝阶段肝脏CD14和TLR4的表达就较正常对照上调(25.9±11.9对12.4 5.7、1.75±0.81对O.98±0.33,P<0.01和P<0.05),12周随着脂肪性肝炎的出现进行性增高(61.8±21.9和1.88±0.72,P值均<0.05),于16周达高峰(71.5±21.3 对5.64±0.87,P值均<0.01),24周略有回落(67.7±16.6和4.98±0.72,P值均<0.01)。肝脏和血清 TNF a表达也从8周开始上调,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结论大鼠NASH形成过程中,肝脏内毒素受体CD14和TLR4表达逐渐上调。这可能是NASH大鼠内毒素肝损伤敏感性增强的原因之一,在NASH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麟  刘俊  裘正军 《上海医学》2004,27(7):482-484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中转手术情况。结果 治愈284例(92.2%),死亡24例(7.8%)。治疗过程中10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12例,胰腺假性囊肿52例,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24例,单个器官功能损害27例。中转手术23例(7.5%),其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12例,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引流2例,腹腔引流5例,胰腺脓肿引流1例,因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胆道手术各1例,穿孔修补 胰包膜减压术1例。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感染、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病情无好转且进行性恶化者或有其他外科并发症者及时中转手术,可望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含地塞米松(DEX)的缓释微粒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9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进行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在玻璃体腔内植入1粒DEX微粒(含地塞米松1mg),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PVR发展、DEX的位置及形状变化等。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7只眼视网膜复位,3只眼后极部视网膜前有增生;2只眼视网膜局限性脱离,最终3只眼玻璃腔内硅油填充。随访视力有8只眼较术前提高(P=0.015)。DEX未见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仅在随着处有少量色素吸附,4-6月后吸收。结论:DEX抑制PVR术后炎症反应及较远期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对手术未完全清除的视网膜前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冷冻异体手指复合组织移植后的骨关节病变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自体Mu甲皮瓣游离移植包裹冷冻异体手指骨-关节-肌腱-腱鞘复合组织再造Mu,手指后,异体指骨关节病变发生的特点。方法 应用X线片和病理活检方法,对16例植入11个月-15年6个月,平均4年5个月的病变异体骨关节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异体骨关节病变过程可分早期(<2年),中期(2-10年)和晚期(>10年)。X线摄片分别显示软骨下骨虫蛀样缺损,骨关节吸收脱位和毁损。所有的病变骨关节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异体肌腱内见肌腱样细胞生长。结论 异体指骨关节病变严重程度与病程有关,其表现类似于失神经关节病变(Charcot关节病)。异体肌腱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供者肝脏等器官的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原位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低温灌注,快速多器官联合获取、低温保存技术及体外修整获得可供移植的肝移植物。结果 获取122例供者的移植物,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min30s,平均获取时间为20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0h。均采用4℃的HCA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和UW液灌注和保存。118例修整成适用于临床用的肝的移植物,76例供肝在移植前留取了病理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提示供肝结构正常。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发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供者肝脏等器官的快速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DR5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中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HLA-DR52组分型。结果PCR-SSP分型DR52组57个位点中,经芯片分型有2个无DR52组位点,3个PCR-SSP分型为DR52组纯合子,芯片为DR52组杂合子,1个PCR-SSP分型为非DR52组纯合子,芯片分型为含有1个DR5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 基因芯片能对HLA-DR5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比PCR-SSP能更多的检出DR52组位点,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