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5篇
  免费   711篇
  国内免费   502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554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638篇
内科学   1477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2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675篇
综合类   117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66篇
  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09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670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ransitional mucosa adjacent to colorectal cancers is essentially characterized by an excess of sialomucins at the expense of the normally predominant sulphomucins in epithelial cells lining the intestinal crypts which presents the early stage of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of colorectal epithelium.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ialomucins at the resection margins was studied histochemically using the high iron diamine-alcian blue(HID-AB) stain in 64 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Dukes' B stage who underwent curative anterior resection. The correlation was revealed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sialomucins at the resection margins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local tumour recurrence. Fourteen of 27 patients (51.9%) with sialomucins predominant pattern at either resection margin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 compared with 4 of 37 patients (10.8%) with sulphomucins predominant pattern (P less than 0.001). It is suggested that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itional mucosa around anastomosis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the rectal carcinoma by anterior resection appears to identify those with a higher risk of local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42.
血钙水平与肾癌肿瘤大小、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血钙水平和肿瘤大小与分期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发现与病情相关的规律和了解病情。方法按照血钙水平将肿瘤大小/分期相应地分3组,即降低、正常和升高各3组。利用SPSS10.0软件,对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分期病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H)显示,X^2=4.768,df=2,P=0.09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166,P=0.029。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 H)显示,X^2=4、277,df=2,P=0.118;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57,P=-0.039。结论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大小间存在负相关;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分期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 IPC对 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2 4只雄性肝硬化 SD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假手术组 (SO组 ) ,缺血再灌注组 (I R组 ) ,缺血预处理组 (IPC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 (AMP)并计算能荷 (EC) ,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 ,记录肝脏胆汁分泌量 ,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 P 选择素蛋白表达 ,并计算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和丙二醛含量 (TBA法 )。结果 :再灌注12 0分钟后 ,IPC组 ATP含量和 EC水平明显高于 I R组 ,AL T、AST、L DH释放受到明显抑制 (P均 <0 .0 0 1) ,肝组织胆汁分泌量明显多于 I R组 (P<0 .0 1) ,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受到抑制 (P<0 .0 5 ) ,丙二醛产生明显减少 (P<0 .0 0 1)。与 I R组比较 ,IPC组肝细胞 P选择素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P<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肝组织 P选择素的表达 ,减少中性粒细胞黏附浸润 ,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44.
内镜治疗老年总胆管结石3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焱  朱玉华  张彪 《海南医学》2003,14(1):12-14
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老年总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总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螺旋CT明确诊断并接受内镜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乳头括肌切开(endoscopic shincterotomy,est)和取石术,碎石术,测定患者内镜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30例老年总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检查,成功率100%,28例行EST,总胆管结石直径<1.0cm者成功率100%,结石直径1.0-1.5cm者成功率86%,结石直径≥1.5cm者需进行机械碎石取石,成功率75%;另有2例患者植入塑料支架作长期引流。1例患者发生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死亡例,30例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内镜治疗老年总胆管结石成功率增高,避免了手术创新,安全性好,缩短住院时间,是当前治疗老年总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其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63只SD大鼠分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组、卡托普利干预组3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再缝合术;急性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卡托普利干预组在胰腺炎模型制备后立即腹腔注射卡托普利针(5mg/kg),在病程不同时点测定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随病变的进展,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而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从两者平行升高逐渐转向内皮素单一升高,致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上升;卡托普利干预组则胰腺炎病理改变减轻,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且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急性胰腺炎组,而一氧化氮总体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基本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可维持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病变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月1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9例(59.4%),漏诊13例(40.6%);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发生并发症9例(28.1%)。十二指肠瘘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术后肠外营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胰腺癌VEGF-C、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22/30)、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VEGF-D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均显著增多。结论VEGF-C和VEGF-D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8.
重症急性胰腺炎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加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 1997~ 2 0 0 3年收治的 3 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例病人中 ,治愈 2 8例 ,死亡 5例。行手术治疗 12例 ,死亡 2例 ;行非手术治疗 2 1例 ,死亡 3例。休克和MOF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宜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并存在的双轨制体系 ,早期以非手治疗为主 ,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9.
腹腔镜对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及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6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在全麻下对72例不明原因腹水病人进行腹腔镜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的病例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阳性68例(阳性率94.5%),其中结核性腹膜炎44例(61.1%),转移性腺癌12例(占16.7%),腹膜间皮瘤5例(占7.0%),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4例(占5.5%),淋巴瘤、血吸虫病、结肠癌各1例,未明确诊断4例(阴性率为5.5%)。行腹腔镜探查术的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水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基本可以确定产生腹水的病因。腹腔镜在不明原因腹水探查的应用,对操作有其特别要求。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腹水中细菌DNA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空肠-空肠吻合组;C组为空肠吻合口瘘组;D组为回肠-回肠吻合组;E组为回肠吻合口瘘组。采集手术前后外周血及术后腹水,抽提DNA, 比较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PCR阳性率,并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情况。结果:(1)C,E组术后外周血lacZ基因PCR阳性率与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组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显著高于B,D组(P<0.05)。(2)C,E组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3)C,E组腹水lacZ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C,E组腹水16SrRNA基因阳性率与外周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PCR检测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对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2)检测术后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