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正2001年Unger把过量的游离脂肪酸(FFA)由脂肪组织(AT)异位集聚于非AT(NAT)引起细胞损伤现象称为脂肪毒,胰岛素抵抗(IR)和脂凋亡是其两个特征性表型。近来,研究认为脂毒性是NAFLD的多重打击的主轴,其多臂表型介导了NAFLD进展及代谢综合征(MS)发生~([1-5])。此假设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 NAFLD是脂毒性肝病1.1脂滴(LD)是脂肪肝(FL)形成的根~([6-8])FL不仅是肝细胞  相似文献   
72.
儿童肥胖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患儿其内脏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脂肪细胞-血管调节轴直接调控内皮功能损伤的形成;脂肪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间接参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阶段.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3.
张丽  陆瑛 《医学信息》2019,(5):178-180183
目的 运用“快速分诊护理流程”以减少男性科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2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7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2月~5月抽取3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2017年6月~9月的抽取3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快速分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及门诊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上升,分诊护士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相应的护理和医疗质量也随之提高。男性科门诊量也逐步上升,同比增长了41.72%。结论 男性科门诊快速分诊护理流程适应当代门诊护理发展的需要,为患者节约了宝贵的候诊时间,加快了门诊医师就诊速度,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增强SPIR/3D/FFE序列在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JIA)的膝关节MR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膝关节磁共振表现。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10.5岁(5岁-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风湿病学协会的诊断标准。采用荷兰Plfifips公司Gyrosean10T-NT型号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场强1.0T。对于膝关节行多平面多角度扫描,主要序列包括T1加权自旋回波序列(T1W/SE)、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TSE)、T1脂肪抑制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SPIR/3D/FFE)与关节软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三维重建以及对比剂增强扫描艘检查等。结果:42例JLA患者的膝关节可见不同程度的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膜增生及血管翳形成、关节腔渗出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形态及信号异常改变、关节软骨破坏、胭窝淋巴结肿大等。结论:增强SPIR/3D/FFE可以清晰显示增生滑膜,图像立体直观,可以多角度任意观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分析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的碎石成功率达94%,包括上段结石7例,中段结石15例,下段结石25例.观察组的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碎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KD)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在 CKD 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临床诊断 CKD 的患者,在给与 CKD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为普伐他汀组(n =25)和对照组(n =23)。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20 mg 每晚,维持治疗4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36周及48周监测患者血肌酐、血脂、尿蛋白等情况,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蛋白尿、肾功能等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普伐他汀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36周后组间达到统计学差异(P ﹤0.05)。普伐他汀组24 h 尿蛋白在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48周后普伐他汀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52.3%。两组高敏 C 反应蛋白均呈下降趋势,普伐他汀组更为显著。两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可能可有效改善 CKD 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蛋白尿,抑制炎症反应,延缓 CKD 进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n=75)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n=7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较于OC组,LC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总的住院费用较高;反映肝功能指标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以及Child-Pugh评分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更小,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ICU入住率、Child-Pugh分级术前术后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 A、B级的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LC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5 羟色胺(5-HT)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门肺高压症(PPHT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4 例PPHTN(P 组)和12 例PHT患者(C 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另设10 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正常对...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后组鼻窦以及眼动脉的关系,寻找可靠的解剖标志,为经鼻视神经减压手术中视神经定位和有效避免损伤眼动脉提供内镜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法开放后组筛窦和蝶窦。在内镜下辨认视神经-颈动脉隐窝和视神经管,观察视神经和后组鼻窦的关系,去除骨性管壁,充分开放视神经的颅口和眶口,切开视神经管硬膜层,观察视神经和眼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发现在所有标本中均可以观察到颈内动脉一视神经隐窝,视神经隆起出现率仅为62%;视神经和蝶窦以及后组筛窦存在3种毗邻关系,8侧(50%)前部为后筛窦,后部为蝶窦,5侧(31%)全为蝶窦,3侧(19%)全为筛窦;视神经管颅口部眼动脉位于视神经内下方9例(56%)、下方4例(25%)和外下方3例(19%),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向外侧行走,至视神经管眶口部,眼动脉位于视神经下方3例(19%)和外下方13例(81%)。结论: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恒定出现,同时由于内镜的成像特点,该隐窝比视神经管隆起的辨认更加可靠,可以作为视神经减压手术中的首选解剖标志;眼动脉发起的位置位于视神经的下内侧,发出后向下外侧行走,行程中存在交叉关系,手术中应注意该因素,避免损伤眼动脉。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占晚期肺癌的50%-70%。本研究以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不同的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SPC-A-1、XL-2为基础建立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MicroCT观察骨转移情况。方法将50只6 w-8 w龄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4个实验组左心室分别注射相应四种细胞悬液(0.2 mL/只);对照组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二周起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当小鼠明显消瘦时此组观察结束,结束前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各实验组出现的骨转移部位按中轴骨和四肢骨归类,比较这两种部位之间的转移率;根据各组出现骨转移所用平均时间、骨转移率,对各细胞系骨转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MicroCT、病理学检查确定,各实验组出现不同骨转移率,对照组小鼠无骨转移现象;各实验组中轴骨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四肢骨,这与临床上肺癌骨转移规律一致,模型建立成功。各实验组间发生骨转移的小鼠数目及出现转移所用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icroCT能清晰地检测到骨质破坏,利于骨转移情况的判断;我们成功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模型,为以后探索出新的肺腺癌乃至肺癌骨转移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基础;4种肺腺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强弱不等,但体内骨转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