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37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为90.1%,TTE测量ASD平均大小(24.7±6.1)mm,封堵器平均大小(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38.5±15.4)mmHg vs(57.2±14.8)mmHg,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0.8%,无死亡病例。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合并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合并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疾病(CAD)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的转录组变化。方法 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8例CAD患者,并根据有无T2DM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组,n?=5)和非糖尿病组(ND组,n?=3)。对8例患者EAT样本进行RNA测序分析。基因富集分析以鉴定受差异表达基因影响的途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验证靶基因的变化。结果 有592个基因在D组EAT中差异表达。在D组EAT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炎症相关反应,例如CSF3、IL-1β,IL-6。KEGG通路分析证实,上调的基因参与炎症途径,如肿瘤坏死因子(TNF),NF-κB及AGE-RAGE。在氧化应激途径中通过实验验证两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FRA1和PTX3)。结论 糖尿病EAT的转录组变化与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其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激活了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对固定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宁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应用数字评定量表(NRS)测量2组患者白天、夜间自发性疼痛及咀嚼疼痛强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用0.012、0.014英寸的超弹性镍-钛(NiTi)线白天及夜间自发性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0.016、0.018英寸NiTi线则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用0.012、0.014、0.016、0.018英寸NiTi线咀嚼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可显着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 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组右房左右径和上下径、右室前后径缩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3天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天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左房微小切口、右外侧切口较正中切口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矫正效果较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胸痛患者谷氨酰转肽酶表达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微循 环阻力指数(IM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的 10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患者一般资料,以测得冠状动脉前降支IMR 中位数(22.32)作为分 组依据,将患者分为IMR 正常组(IMR<22.32)58 例和IMR 升高组(IMR ≥ 22.32)45 例。检测并比较患 者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并与IMR 进行相关性分析,对IMR 值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MR 升高组患者糖尿病史及高血压史比例高于IMR 正常组(P <0.05)。IMR 升高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IMR 高于IMR 正常组,而HDL 低于IMR 正常组(P <0.05)。IMR 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呈正相关(r =0.413, P =0.000),而与HDL 水平呈负相关(r =-0.326,P =0.028);血清谷氨酰转肽酶水平[b =0.248(95% CI : 0.042,0.871),P =0.031] 是IMR 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CAG 正常的胸痛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 酶有一定程度上升,血清谷氨酰转肽酶高水平表达可能参与CAG 正常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 IMR 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二丁酰环磷酸苷钙对高原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治疗的高原地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酸苷钙。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6min步行试验(6-MW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每分钟排血量(CO)]、心肌营养素-1(CT-1)、β-内啡肽(β-E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χ^2=4.710,P=0.030)。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LVESD、LVEDD、LVEF%、CO、CT-1及β-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CT-1、β-EP、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t=9.915、9.772、9.753、15.261,均P=0.000);观察组的LVEF%及CO高于对照组(t=9.753、15.261,均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0%(χ^2=0.210,P=0.648)。结论尼可地尔联合二丁酰环磷酸苷钙治疗高原地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76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瘢痕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面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瘢痕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患者的面部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AP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倒。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呼吸功能锻炼、间歇吸氧流量1~2L/min,每次1~2h,2~3次/日、红景天600mg,2次/日,15d一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12h1次,10~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HAP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晓峰 《安徽医药》2019,23(4):679-682
目的 探究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招募了3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支架植入病人。采集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至少7 d的病人血液样品,用VerifyNow P2Y12测定法测量血小板活性(PRU)和(%)抑制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多态性,比较氯吡格雷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分组时,PRU>208的病人对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104例(30%)病人为无应答者,243例(70%)病人为应答者。243例氯吡格雷应答组和104例无应答组CYP2C19*2(rs4244285)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80.7%/54.8%,杂合型GA为17.3%/38.5%,突变型AA为2.1%/6.7%,两组比较χ2=7.04,P<0.001;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89.3%/74.0%,突变型A为10.7%/26.0%,两组比较χ2=5.25,P<0.001。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67.9%/75.0%,杂合型CT为30.5%/23.1%,突变型TT为1.6%/1.9%,两组比较χ2=0.81,P=0.388;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83.1%/84.1%,突变型T为16.9%/13.1%,两组比较χ2=0.68,P=0.416。结论 CYP2C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相关,CYP2C19*17多态性增强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根据这两种多态性的单倍型,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可以被保护或不受支架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croRNA-155/ 叉头框蛋白O 3a(miR-155s/FOXO3a)在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以 下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4 月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92 例。根据患者病史、心电 图及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于心脏手术中采集患者右心房组织,采用qRTPCR 检测心房组织中miR-155、FOXO3a mRNA 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组织中FOXO3a 和 p-FOXO3a 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Masson 染色法及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评价心 房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Pearson 法分析心房组织miR-155、p-FOXO3a 蛋白水平与心房纤维化程度的相关 性。结果 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高于窦性心律组(P <0.05)。房颤组胶原容积分数较窦性心律组 高(P <0.05)。窦性心律组miR-155 mRNA 相对表达量低于房颤组(P <0.05),FOXO3a mRNA 相对表达量 高于房颤组(P <0.05)。房颤组p-FOXO3a 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窦性心律组(P <0.05)。房颤组患者心房组 织miR-155 水平与p-FOXO3a 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 =-0.485,P <0.05),与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 =0.490, P <0.05),心房组织p-FOXO3a 蛋白水平与胶原容积分数呈负相关(r =-0.471,P <0.05)。结论 心脏手术后房 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R-155高表达,p-FOXO3a蛋白低表达,均与心房纤维化有关,共同影响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