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6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2162篇
预防医学   422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301篇
  7篇
中国医学   367篇
肿瘤学   1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基于前期研究表明二氢卟吩f的3-乙烯基成醚修饰具有更强的光敏抗肿瘤活性而设计合成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1),研究其初步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方法 以蚕沙叶绿素a粗提物酸水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5)经碱及空气氧化降解制得的紫红素-18(4)为先导物,通过碱水解和CH2N2甲基化制得二氢卟吩p6三甲酯(2),2与33% HBr加成后再和烷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1),并评价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结果 6个目标化合物1a-1f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均优于同类阳性对照药他拉泊芬和维替泊芬,其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电喷雾高分辨质谱(ESI-HRMS)确证。结论 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强、治疗指数(暗毒/光毒比)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采用溶出法、HPLC于3h、6h、12h、1d、2d、3d、6d、9d、12d、15d、20d、25d、30d、40d、50d测定H、R、Z三种药物的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结果:HRZ/PLGA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3±4.7μm;H、R、Z三种药物的载药量分别为(18.02±0.36)%、(22.46±0.24)%、(21.68±0.37)%,包封率分别为(54.79±1.13)%、(72.35±0.39)%、(67.21±0.68)%;体外缓释试验显示微球缓释前12d左右,三种药物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了50%,日均释药率分别为5.05%、4.89%、6.86%;第12天后三药的缓释基本趋于稳定,日均释药率分别为0.17%、0.26%、0.16%;三种药物缓释到50d时均大于10倍MIC。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系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载三联抗结核药物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避光环境下以100:3:3:12的比例称取硫酸钙/氨基酸复合材料500mg、异烟肼(isoniazid,INH)15mg、利福平(rifampicin,RFP)15mg、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60mg制备载药人工缓释材料,将其置于模拟体液中,分别于浸泡3h、12h、24h、36h、48h、60h、72h、1~14周时取材料浸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中INH、RFP、PZA三种药物的浓度,并据其计算单位时间段内药物释出质量。结果:载三联抗结核药的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h时浸提液中释出INH、RFP、PZA的浓度分别达到152.96±1.32μg/ml、92.90±2.17μg/ml和334.90±12.3μg/ml,在8周前各时间点的浸提液中,3种药物浓度均较高;至8周时PZA的释出浓度、10周时RFP释出浓度、11周时INH的释出浓度仍高于其10倍的最小抑菌浓度,之后逐渐降低;未载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在有效检测时间内药物出峰时间处未见有意义杂质峰出现。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聚氨基酸人工材料具有较为平稳、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效缓释性能,三种药物在模拟体液中释出药物的浓度均可达到体内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全部AF患者21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AF的发生率为同期住院患者4 399例的4.8%,年龄26-84(平均62.53±10.78)岁。与AF相关的病因谱发生明显变化,老龄排列第1位(42.7%),风湿性瓣膜病已由第1位下降至第5位(22.3%)。74.6%的阵发性AF患者接受节律控制治疗,70.8%的持续性AF患者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最常用且较安全的复律药物是胺碘酮,复律治疗后能稳定维持窦性心律者仅占26.0%。15.6%的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可使其发生率明显降低(29.3%:8.1%,P<0.01)。结论:非瓣膜性AF的防治应引起临床关注,药物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加强AF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采用灰阶谐波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13个斑块,根据回声特征及形态学分为均质、非均质及溃疡型斑块,均质斑块又分为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分析斑块回声特征与造影增强模式特点。结果 CEUS显示低回声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等回声(χ2=10.64,P=0.001)、强回声(χ2=18.62,P<0.001)及溃疡型斑块(χ2=7.38,P=0.007);但低回声与非均质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138)。增强的64个斑块中,46个(46/64,71.88%)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外膜向斑块内增强,其中44个弥漫性增强,2个为束状增强;18个(18/64,28.13%)斑块表现为由管腔向斑块内蔓延的稀疏增强。各类型斑块间CEUS增强模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提供更多有关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最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考察改装滚轮微针在人增生性瘢痕皮肤中对醋酸曲安奈德的促透作用。方法采用亚甲蓝和H-E染色法观察不同针长的微针刺入人增生性瘢痕皮肤的形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含量;采用洗脱法、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1、12h时增生性瘢痕皮肤醋酸曲安奈德在体吸收特性;采用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考察其皮肤刺激性。结果所优选的针长500μm滚轮微针能有效穿透角质层,形成的微孔分布相对均匀;微针处理1、12h后,分别有27.42%、60.64%药物吸收进入皮肤。给药12h,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皮肤中滞留药量较给药1h下降至45.98%,而微针、直接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分别增加到2.73、4.18倍,微针组皮肤中滞留药量是直接涂布乳膏组的3.56倍(P<0.05)。皮内注射12h皮肤药量分布并不均匀,均值为(4.83±5.51)μg,微针组均值为(0.93±0.14)μg,分布相对均匀。TEWL法显示微针处理与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显示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是微针处理的8.40倍。结论改装滚轮微针处理后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较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人增生性瘢痕中吸收均匀、皮肤刺激性较小,但其瘢痕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8.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croRNA-34c-3p (miR-34c-3p) is down-regulated in various types of cancers and involved in tumor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However, the roles of miR-34c-3p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miR-34c-3pin HCC tissues and cell lines were exa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The correlations of miR-34c-3p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biological role of MiR-34c-3pin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as examined. In addition, the targets of miR-34c-3p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R-34c-3p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HCC tissues and cell lines; low expression level of miR-34c-3p was correl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and advanced TNM stage. In vitro functional assays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miR-34c-3pin HepG2 and Huh7 cel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Furthermore, target analysis and luciferase assay identified myristoylated alanine-rich protein kinase c substrate (MARCKS) as a specific target of miR-34c-3p. Knockdown of MARCKS in HepG2 cells reduced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ut not cell proliferation.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implica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iR-34c-3p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89.
吴亚文  杨震  冯丽丽 《心脏杂志》2020,32(2):160-163
目的 分析已行导管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学特点,探讨三种已知心电指标:移行区指数、V2S/V3R指数、R波时限振幅指数对OTVA起源部位预测价值的优劣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已行导管消融术且术中心内电生理证实为OTVA的54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术前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并计算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V2S/V3R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通过以上指标判断心电图对于术前预测OTVA起源部位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 结果 以R波时限指数≥50%且振幅指数≥30%;V2S/V3R指数≤1.5;移行区指数<0为标准鉴别OTVA起源于LVOT时,三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同名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三种心电图指标预测OTVA流出道起源的预测价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