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3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机体主要能量代谢器官(肝脏、胰腺、肌肉和肾脏)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探讨Nampt表达和分布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胰腺、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Nampt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大鼠肝脏组织Nampt表达明显增高,Nampt蛋白充满全部细胞质;骨骼肌Nampt蛋白表达使整个细胞呈浓染;肾脏细胞Nampt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糖尿病组大鼠胰腺组织几乎未见Nampt表达,Namp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mpt在糖尿病状态下大鼠主要能量代谢器官中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且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提示Nampt可能成为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一种特异的指示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2.
糖尿病肾病(DN)早期会造成肾性贫血,而贫血导致左心室的重构和心功能的改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有促进造血的作用,还具有潜在的组织和细胞保护作用。改善贫血可使DN患者的心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为临床DN心脏重构的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EPO可能在DN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CAP患者356例,初诊时和治疗后第4天检测血清CRP水平,观察符合重症肺炎病例数和随访30 d病死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评估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研究范围的356例患者中,符合重症肺炎34例,30 d病死率是7.0%。较低水平的CRP对30 d病死率显示较高的阴性预测值,CRP<100 mg/L是减少重症肺炎(OR 0.22)(P<0.01)和30 d病死率(OR 0.17)(P<0.05)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63例患者第4天重复测量了血清CRP水平。第4天的CRP水平下降少于50%或升高增加重症肺炎(OR 4.9)(P<0.01)和30 d病死率(OR 20.6)(P<0.01)风险。结论 CRP是评估CAP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CRP<100 mg/L提示重症肺炎风险和30 d病死率降低。第4天CRP水平下降不足50%或上升提示重症肺炎风险和30 d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4.
叶绍燕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99-1601
目的对不同车型列车空气质量进行卫生学评价,为列车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不同车型列车车厢中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25 G、25 B、25 K 3种车型车厢内的平均温度均超出国家标准,风速、湿度平均值在国家标准范围内;25 G型车厢内噪声平均值超出国家标准。25 K型车厢内人工照度平均值低于其他车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G型车厢内噪声平均值高于25 K型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K型车厢内PM10平均值低于25 G型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型车厢内CO2浓度不同,25 G>25 B>25 K,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 K型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高于25 B和25 G型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K、25 B型列车车厢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10、噪声、细菌,25 G型车主要污染物为CO2、噪声、细菌,噪声、空气中细菌总数是3种车型列车重点控制的主要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135.
袁晟光  温江涛  吕军  农卡特  张明慧  杨波 《重庆医学》2011,40(14):1373-1375
目的研究IL-6和PIAS3在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的变化规律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肝硬化切除组(E组)和正常肝切除组(C组),观察比较术后0、1、2、4、12、24、48、72 h肝再生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组织IL-6 mR-NA、PIAS3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72 h E组肝再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CNA的表达在12 h前均高于C组,呈缓慢上升趋势,于48 h达高峰,但远低于C组;E组IL-6 mRNA水平缓慢升高,峰值延迟,且远低于C组峰值;C组PIAS3 mR-NA的水平于术后4 h开始下降,而E组于术后12 h开始下降,且E组术后0~12 h均高于C组(P<0.05)。结论硬化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障碍机制与IL-6和PIAS3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研究影响抗脑胶质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为动物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与盐酸多柔比星混合制成缓释植入剂,采用UV测定其体外释放度。考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Mw)、载药量等因素对缓释植入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载药量10%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5%的植入剂;随着共聚物组成中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释药速度明显加快,LA-GA为50∶50的植入剂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而75∶25的植入剂仅为60%;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与释药速度成反比,Mw=20 748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Mw=30 834的植入剂。结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载药量是影响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其中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40年来南宁市猩红热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南宁市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南宁市1965-2004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0年以前,南宁市猩红热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在5/10万以下波动;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发病人群以0-19岁儿童为主,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但进入80年代以后南宁市猩红热发病的年龄以及职业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比例较以往增多(P<0.005)。结论:少年儿童是预防猩红热的重点保护人群。鉴于80年代后南宁市学龄前及幼托儿童猩红热发病有增多的趋势,要加强在幼托机构和学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民营幼托机构和学校中对该病的监测,防止出现该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8.
广西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和控制结果,评价输入性疟疾对疟防工作的影响,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4年广西全区92个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全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栓阳性率为0.009%、0.049%,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口血检阳性率为1,39%、0.32%,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21,22%(1140/5372),输入性病例占78.78%(4232/5372)。结论 广西连续17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最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但传播指数较低,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39.
140.
目的 探讨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误诊原因,提高FNAC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伴Langhans样巨细胞反应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胞学特征、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结果 两例患者颈部肿块穿刺,镜下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少许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以及少许坏死组织,偶见少许成团或散在的椭圆形细胞,个别细胞核大,意义不明确。误诊为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倾向结核。手术标本,见结节多枚,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中,可见灶性坏死。组织学特点:淋巴结组织中见多灶成巢分布小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在癌巢周围可见成片或散在的Langhans样巨细胞,癌巢中可见多灶性凝固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瘤细胞均示CKpan+++,p63+++,1例CK5/6+++,另1例CK8/18++;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Langhans样巨细胞反应。结论 淋巴结针吸细胞学发现多核巨细胞并坏死组织时易误诊为肉芽肿性病变或结核,需仔细寻找有无肿瘤细胞,必要时需经组织学活检,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