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较多研究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呈现粉碎性、预计无法内固定或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治疗中有较大优势。 目的: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纳入1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75岁,均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后3个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评估疗效,随访观察置换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假体远期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随访13-34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压疮、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好,无假体感染、脱位、松动、明显下沉、折断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至伤前行走功能水平,疗效为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果表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2.
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HRCT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社贤  曾秋华  曾强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53-755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 (CMC)的HRCT特征 ,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CMC患者的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MC患者HRCT表现 :①中耳腔内团块状影、周围有低密度环包绕。②骨质改变 ,包括盾板、上鼓室外侧壁破坏 ,中耳腔扩大、周缘骨质硬化 ,听小骨移位、破坏 ,严重者可伴有乙状窦壁、鼓室盖、面神经管及半规管的破坏。③大多数为硬化型乳突。结论 :HRCT对大多数CMC可作出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目前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和评估盐酸丁咯地尔与丹参注射剂联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106例确诊为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表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剂250mL,iv gtt,q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200mg,iv gtt,qd。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显著高于对照组(52.1%),P〈0.05;且2组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丁略地尔联合丹参注射剂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肯定,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4.
背景: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行髌骨置换一直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行髌骨置换的疗效,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严格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事先制定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0.25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788例膝,其中886例膝关节置换同时行髌骨置换,902例未行髌骨置换.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骨置换组置换后5-7.5年内发生膝前痛的风险低,加权后RR=0.19,95%CI(0.11,0.31),但5年前和7.5年后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髌骨置换组与非髌骨置换组置换后5年内发生再手术的风险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5年以上髌骨置换组发生再手术的风险低,加权后RR=0.49,95%CI(0.33,0.75);膝关节KSS评分不论是亚组分析还是总体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总体Meta分析结果,KSS评分加权均数差值(WMD)为0.26,95%C/(-1.39,1.90);患者满意度不论是亚组Meta分析还是总体Meta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总体Meta分析结果,患者满意度加权后RR=1.01,95%CI(0.97,1.05).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置换比髌骨不置换总体疗效要好.  相似文献   
55.
关节镜下清理加钻孔减压治疗58例骨关节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加钻孔减压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并与未行钻孔减压的膝关节清理术作比较。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关节镜下清理加钻孔减压术)和B组(未行钻孔减压的膝关节清理术)各58例,观察比较两组分别随访1年内、随访2年以上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1年内,A组优良率87.93%,随访2年以上,A组的优良率82.76%,A组不同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随访1年内及随访2年以上的优良率均较未行钻孔减压的膝关节清理术的B组的优良率有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加钻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创伤小,有利于缓解疼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6.
肖扬  伍旭辉  蒋栋 《中外医疗》2010,29(36):1-2
目的比较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得出同期置换中存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科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的54例患者分为2组:同期组33例(66髋),分期组21例(42髋)。比较2组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和术后Harris评分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含术后关节活动度)。结果 2组在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期置换均要大于同期置换,在术后Harris评分,总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ACC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及20例正常的肠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基因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ACC1基因在正常肠黏膜中不表达,在结肠癌中高表达。MA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Ki-67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MACC1基因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MACC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预测结肠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8.
背景: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行髌骨置换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行髌骨置换的疗效,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根据严格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事先制定的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0.25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788例膝,其中886例膝关节置换同时行髌骨置换,902例未行髌骨置换。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骨置换组置换后5~7.5年内发生膝前痛的风险低,加权后RR=0.19,95%CI (0.11,0.31),但5年前和7.5年后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髌骨置换组与非髌骨置换组置换后5年内发生再手术的风险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5年以上髌骨置换组发生再手术的风险低,加权后RR=0.49,95%CI (0.33,0.75);膝关节KSS评分不论是亚组分析还是总体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总体Meta分析结果,KSS评分加权均数差值(WMD)为0.26,95%CI(-1.39, 1.90);患者满意度不论是亚组Meta分析还是总体Meta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总体Meta分析结果,患者满意度加权后RR=1.01,95%CI(0.97,1.05)。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置换比髌骨不置换总体疗效要好。  相似文献   
59.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05/2009-06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56例急性前交叉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其中36例行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20例行双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所有患者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随访16~4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伸膝受限。两种重建术后患者的Lysholm-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结果、KT-1000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年,取出界面螺钉时行关节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重建韧带松弛,说明双束与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单路泪道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和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53例(53只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24例采用单路泪道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A组),29例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B组),主要评价术后6个月时两组病例泪道冲洗通畅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泪道冲洗不通畅者:A组8例(33.3%),B组2例(6.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采用双路泪道留置硅胶管行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术后外观及疗效更为满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