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探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为提高前交叉韧带修复的临床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分析与总结与前交叉韧带重建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其手术方式、移植物的选择、骨道定位、髁间窝成形、移植物预张与张力、移植物固定等,同时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结果:①手术方式选择:膝关节镜下生物材料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比以往优良的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多数采用单束重建,部分学者正在尝试双束重建以改善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②移植材料的选择:包括自体和同种异体材料,其中自体骨-髌腱-骨与腘绳肌腱最为常用。骨-髌腱-骨由于两端带有骨块,固定牢靠,允许早期重返运动场,颇受年轻运动员青睐。腘绳肌腱取材切口小,术后很少出现膝前痛,但其稳定性不如骨-髌腱-骨,且术后相对容易出现骨隧道扩大。异体移植物在体内结合、重塑速度较自体移植慢,但若经过严格的供体筛选、合理的组织取材、消毒和保存,而不减弱移植物强度,仍可取得与自体移植相当的效果。③骨道位置:正确的骨道定位非常重要,骨道位置太靠前会造成髁间窝撞击和伸直受限。研究表明,术中采用骨性标志定位法要比采用软组织标志定位法准确,术中摄片有助于骨道位置的正确定位。④髁间窝成形术:髁间窝成形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清楚的观察髁间窝后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由于髁间窝过度成形会增加关节出血、疼痛、肿胀以及骨赘生长,所以一般不主张广泛的髁间窝成形,除非术中确有必要时才进行。⑤移植物预张与张力:移植物初始张力不够会导致膝关节持续松弛,而张力过高会限制关节活动并加速关节退变。目前对于最佳的初始张力尚无确切说法。⑥固定:现在已经研制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固定材料。对于骨-髌腱-骨而言,界面挤压螺钉单切口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股骨侧靠近关节腔侧固定,胫骨侧远离关节腔侧固定,双切口技术时胫骨侧靠近关节腔侧固定,股骨侧远离关节腔侧固定。股骨侧固定完毕后,膝关节取何角度对胫骨侧进行固定尚存争议。膝关节稍屈曲状态下固定不容易发生松弛,但正常的膝关节在前后方向上是允许有一定松弛度的。有些学者认为在膝关节完全伸直状态下固定可以避免屈曲挛缩畸形的发生并允许前后方向有轻度松弛。而有些学者认为在膝关节稍微屈曲状态下固定会更紧。结论:要真正做到解剖、生物力学、生理功能全方位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仍需不断完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机器人手术的开展会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22.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南华大学动物部完成.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 h,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 h后尿糖 ~ ,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确定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组,保持大鼠血糖波动在25 mmol/L左右,持续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结果:30只SD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45,3.779,P<0.05),治疗后维生素C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有显著提高(t=2.927,3.032,P<0.05).②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4.113,3.1251,2.798,P<0.05),糖尿病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t=2.875,2.994,3.102,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4.766),治疗后维生素C组肾组织着色浅淡稀疏,与糖尿病组相比Ⅳ型胶原α1基因相对表达明显下调(t=2.879,P<0.05).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锰、铜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RRTI患儿血清铜、锌、钙、镁、铁水平,同时选择62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RRTI患儿血清铁、锌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结论:RRTI患儿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导致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为防治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顺性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44例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恶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在导致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中,原发病复发加重13例(29.6%)、恶性高血压11例(25%)、严重感染8例(18.2%);药物性肾损伤7例(15.9%)、低血容量2例(4.5%)、心衰2例(4.5)、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1例(2.3%).以原发病复发进展、恶性高血压、感染、药物性肾损害等为主要原因.结论 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较多,重视急剧恶化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控制、治疗,加强原发病的一体化治疗,以阻止或延缓中青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迅速进展和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与丹参滴注液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2组,试验组54例,应用丁咯地尔(200 mg·d~(-1))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丹参滴注液治疗。2组均给予高压氧和常规能量合剂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每3 d进行一次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3/54),对照组为51%(25/49),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咯地尔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和负面情绪。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段抬高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脏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是急性心肌梗死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20℃)6 h内不同时间的最大吸收峰峰位和吸收度,观察溶液的色泽并测定其pH值。结果:6 h内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泌淋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泌淋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前列康片与盐酸坦索罗辛,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EP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及EPS中WBC、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的NIH-CPSI积分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泌淋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08年至2010年于我院就诊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该组患者中接受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者24例,接受其他在治疗者22例。依据是否接受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将48例患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术后各性指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P<0.0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接受该种治疗方法。结果经9个月的随访,治疗组24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6月。术后出现感染者1例,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恢复状况较好,目前骨折部位已完全愈合。术后未见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缩短畸形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性比,除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具有不良反应少,低感染、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