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对比单孔和多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估单孔腹腔镜手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结直肠癌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多孔组行常规多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体积、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单孔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多孔组(P < 0.01);单孔组近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明显大于多孔组(P < 0.01)。单孔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进流质食物、进固体食物、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多孔组(P < 0.01),术后2组病人胃动素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 < 0.05和P<0.01),且单孔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多孔组(P < 0.01);单孔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小于多孔组,美容指数明显高于多孔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多孔组(P < 0.01)。单孔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或出血等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多孔组的13.33%(P < 0.05),2组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孔组出院时、随访各时点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多孔组(P < 0.05~P < 0.01)。2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GIQL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出院时、随访各时点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 0.01)。结论: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且预后良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2.
孙国昌  李洪秀  张力  曾祥一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5):57-59,I0003,I0004
目的探讨螺旋三维CT重建(3D—CT)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髋臼形态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3岁以下DDH惠儿,行三维CT重建检查观察髋臼的病理形态,从髋臼的前、后、外、下多个平面分别测量前外侧臼唇角(ALAL)、侧面髋臼上缘倾斜度(LAI)、髋臼前倾角(AA)和髋臼横向旋转角(TRA)等参数。结果DDH患儿异常侧的ALAL、LAI、AA和TRA均大于正常侧(P〈0.05),各项参数均较正常侧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侧髋臼的髋臼横向旋转角TRA,〈18个月组平均为(12.37.4-4.54)°,≥18个月组平均为(12.91±4.35)°,P=0.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脱位侧髋臼的髋臼横向旋转角TRA,〈18个月组平均为(24.50±4.21)°,≥18个月组平均为(23.03±5.11)°,P=0.04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CT测量对揭示DDH时髋关节的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95例膀胱癌标本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乙酰肝素酶、CD222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65例(68.42%),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CD222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58例(61.05%),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CD222阳性表达组患者与其阴性组相比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乙酰肝素酶、CD222共表达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及CD2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其中乙酰肝素酶及CD222的共表达对膀胱癌生存预后的预测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对于心肌梗死疾病采取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检查在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和Lown分级方面均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不显著(P>0.05),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及早发现动脉狭窄、血管病变情况有一定预测价值,同时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65.
背景:在体外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5-氮胞苷合适浓度的研究较少,且无明确结论。目的:对比不同浓度5-氮胞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果,以确定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方法:第2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5,5,10,20,40,80μmol/L的5-氮胞苷,作用24h后除去,继续培养4周。于诱导后第2周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肌钙蛋白Ⅰ阳性细胞率。结果与结论:5-氮胞苷诱导后7d,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多紧密平行排列生长,细胞体积变大,梭形细胞比例下降,40,80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4周时,40,80μmol/L组细胞的折光性减低,细胞活性减弱,继续出现死亡的细胞。诱导后2周,2.5μmol/L组肌钙蛋白Ⅰ染色为阴性,10,20,40,80μmol/L组细胞肌钙蛋白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5μmol/L组(P〈0.05)。提示5-氮胞苷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10μmol/L是较佳的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诱导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产生,探讨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NO测试盒检测一定浓度的INF-γ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不同时间NO的产生量及一定作用时间下不同浓度的INF-γ处理Hela细胞NO的产生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经一定浓度及一定时间INF-γ处理后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顺铂作用后的生存率;分别加入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及NO的合成原料L-精氨酸(L-arginine,L-Arg)再次以MTT法检测Hela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在经INF-γ作用后第8小时NO生成量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而不加INF-γ的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NO的生成量无明显变化(P〈0.05);Hela细胞NO的生成量与INF-γ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采取MTT法检测:经1nMINF-γ作用8 h的实验组Hela细胞与不加INF-γ的对照组相比,低浓度DDP作用时前者Hela细胞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但随DDP浓度升高后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经1nMINF-γ处理8 h的Hela细胞加入L-NMMA组Hela细胞在DDP作用后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而加入L-Arg组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人宫颈癌Hela细胞在一定剂量、一定时间INF-γ的作用下,能够诱导iNOS产生内源性NO,且NO产生的量与INF-γ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经INF-γ诱导产生的内源性NO可提高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7.
鸦胆子油乳注射剂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鸦胆子油乳注射剂的HPLC-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岛津2010C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奥泰2000蒸发光检测器,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二氯甲烷(65∶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温度70℃,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在10批鸦胆子油乳注射剂基础上,建立了有8个共有峰的鸦胆子油乳注射剂的HPLC-ELSD色谱图,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良好,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3.0%,相似度均>0.99,各峰分离度良好,指纹信息完整,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规范。结论: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鸦胆子油乳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8.
王磊 《医学与社会》2011,24(11):95-96
目的:探讨双台子区1998-2008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效果分析,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双台子区1998-2008年麻疹流行的季节分布、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及性别分布;对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做相关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09:1;3-5月为麻疹发病的季节高峰;开展免疫接种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发病率与接种率两者呈高度负相关(P<0.01);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占总体的比例显著增大,出现“双相移位”现象。结论:预防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强化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是双台子区现阶段消除麻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和体内微环境条件下衍生为卵母细胞,对女性生殖的维持及卵母细胞的再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进一步验证体外微环境类胚体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悬滴培养,使其形成类胚体,进而采用将类胚体与人或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共培养、卵泡液条件培养基培养等方法,体外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早期生殖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①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悬滴培养,其能够形成类胚体。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类胚体形成5d后,其中SSEA-1阳性细胞占15.61%。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成5d的类胚体与人或小鼠的卵巢颗粒细胞共培养,10d后生殖系标记物SCP3、生长分化因子9阳性表达,而颗粒细胞及采用卵泡液培养的类胚体均无表达。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悬滴培养可形成类胚体,与人或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共培养后均表达生殖系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70.
背景: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小肠上皮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那么脂肪干细胞是否也可以呢?目的:探讨兔脂肪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以常规方法从兔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传2代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尼克酰胺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第2代兔脂肪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后,细胞形成细胞团;并且形成了双硫腙染色阳性的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说明兔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表达、储存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