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696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413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428篇
  8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李玉梅  孔艳芳 《山东医药》2012,52(19):47-48
目的观察利宁凝胶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利宁凝胶宫颈表面麻醉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仅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宫颈松弛度、肢体或身体扭动、呻吟下腹痛、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及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利宁凝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流产麻醉镇痛效果好,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术后VAS评分及各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与T0相比较,两组T1、T2、T3、T4的CD3+、CD4+含量下降(P0.05),CD8+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T2、T3、T4的CD3+、CD4+含量升高(P0.05),CD8+含量降低(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于子宫切除患者镇痛效果显著,并可以保护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在大学生4种性别角色类型中,双性化占33.1%、未分化占29.0%、女性化占20.4%、男性化占17.5%。大学生的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3.647,26.957;P<0.05),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上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处于中等水平,应该弱化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以促使其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38.
39.
王英辉  张慧君 《中国校医》2019,33(6):437-43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94例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对比2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0.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most commonly reveals one or more significantly narrowed coronary arteries, but a substantial minority of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MI have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at angiograph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evidence for the most commonly hypothesized mechanisms, including plaque disruption, plaque erosion, vasospasm, embolism, and spontaneous coronary dissection. In addition, tako-tsubo syndrome and myocarditis are discussed. The best treatment of MI without obstructive CAD is likely to differ substantially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cause. Additional mechanistic research is needed to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research studies aimed at documenting the best treatments for these patients, numbering as many as 225,000 per year in the 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