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运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够符合影像学研究和溶栓的局灶性脑栓塞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13只成年家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3只和实验组10只,实验组又按照导管插入颈内动脉的不同位置分成B、C组,每组各5只,经股动脉插管注入自体动脉血栓制作犬的局灶脑栓塞动物模型。每组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病理切片评价效果,并做统计分析。结果A组未见异常改变。B、C组血管实时造影示颈内动脉主干栓塞,B1、B4、B5延迟造影阻塞血管显示再通,B2、B3、C组延迟造影阻塞血管无再通,B、C组模型成功率分别为40%、100%;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2±4.438、7.2±1.923;阻塞血管无再通者DWI1h均出现梗死灶;HE染色:自溶组出现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性改变,C组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变程度较轻,残存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运用介入技术导管插入颈内动脉内制作局灶性脑栓塞溶栓实验模型,造模稳定,动物创伤小,适合溶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掌远端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指蹼挛缩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3月,收治6例指蹼挛缩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深Ⅱ度烧伤2例,机器绞伤2例,压砸伤2例。瘢痕挛缩病程3个月~3年。瘢痕挛缩指蹼:示中指2例,中环指3例,环小指1例。指蹼最大外展度5~10°。指蹼斜坡和蹼沟消失。术中首先行挛缩指蹼开大,开大后指蹼缺损范围为20 mm×8 mm~30 mm×13 mm;然后采用大小为25 mm×10 mm~35 mm×15 mm的掌远端微型穿支皮瓣移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重建指蹼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有接近正常指蹼的指蹼斜坡和蹼沟。指蹼最大外展度达40~60°。手掌切口无瘢痕挛缩,掌指关节活动正常。结论掌远端微型穿支皮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的优点,是修复指蹼挛缩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研究塞来昔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的生长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作用于HEC-1-B细胞,MTF法检测塞来昔布作用于HEC-1-B细胞24、48、72h后,对HEC-1-B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其对HEC-1-B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EC-1-B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 塞来昔布对HEC-1-B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塞来昔布能降低HEC-1-B细胞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塞来昔布能抑制HEC-1-B细胞的生长及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β-actin为内参照,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51例T3或T4化疗前胃癌组织中DPD的mRNA水平.结果 以DPD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0.68)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DPD mRNA高表达组(>0.68)和低表达组(≤0.68)之间总生存期、无瘤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PD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检测DPD mRNA表达水平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6.
27.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桡骨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骨皮瓣移位术式。方法10侧成人上肢标本经肱动脉灌注乳胶后,对其骨间前动脉背侧支的起始部位、口径、长度及其皮支、骨膜支的分布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临床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皮瓣逆行移位,骨皮瓣中桡骨瓣支撑于第一、二掌骨间或修复掌骨缺损,皮瓣修复虎口、手背尺桡侧的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受区移植骨已骨性愈合。结论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逆行桡骨皮瓣,适用于修复掌部软组织合并掌骨缺损及重度虎口挛缩的病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35例,其中采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治疗15例设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植骨或ILIZAROV技术治疗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获12~48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缺损均愈合。试验组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骨愈合分级、临近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用线捆绑游离皮质骨块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方法简便,愈合较快,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但也有适应证等方面局限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32例骨盆正常的成人三维CT重建图像,观察SISPTBOS钉道范围,采用CT数字重建技术模拟植入SISPTBOS,测量钉道有关解剖参数,包括钉道长度(L)、进针点与S1上关节中央的距离(M1)、出针点与髋臼后上缘的距离(M2)、前倾角(e)、外倾角(f)、矢状面安全角(a)、冠状面安全角(b)、矢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1)和冠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2)。 结果 钉道内侧壁为弓状线,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L为(11.90±1.62) cm,M1为(2.07±1.40) mm,M2为(4.78±2.57) 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 ± 0.99)mm,d2为(6.75±0.84) mm。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作为SISPTBOS固定。该通道植入螺钉可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0.
林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5-1276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月后分别在0月、3月对照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0月并发症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3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3月后治疗组面肌纤维性痉挛和面肌痉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个月后治疗组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老年人急性期电针治疗后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