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伟  薛丽霞 《河北医药》2010,32(13):1687-1690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诱导热休克蛋白(HSP)70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合理用药途径,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幼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体重60-75g SD幼鼠(〈21d),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SC)组,(2)缺血再灌注(IR)组,(3)TMP预处理后缺血再灌(TMP+IR)组;每组再随机分为4个亚组:12h亚组、24h亚组、36h亚组、48h亚组,各亚组分别于腹腔药物注射[TMP+IR组腹腔注射TMP(100mg/kg),SC组与IR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后12h、24h、36h、48h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两种酶的含量,测定幼鼠心肌内HSP70的含量.应用电镜观察幼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IR组和TMP+IR组各时间点血清中CK-MB、LDH含量明显高于SC组(P〈0.01);IR组心肌中HsP70表达量较SC组略增加,TMP+IR组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电镜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SC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IR组损伤最严重,TMP+IR组心肌细胞损伤较IR组有明显改善。结论HSP70的表达可以减轻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提高未成熟心肌对损伤性应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72.
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药业》2010,19(17):66-67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185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5例采用综合治疗及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A组55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2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疗程5~7d;治疗B组75例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注射液10~15mg/(kg·d),用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疗程5~7d。结果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96.00%,较治疗A组和对照组明显提高,发热、呕吐、呼吸道感染等全身症状消失时间为(1.68±0.77)d,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为(2.66±1.06)d,均较治疗A组和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7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增厚、斑块组,每组均在住院当天和住院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取差值作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指标,采用t检验探讨不同组别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5例男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评分的差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患者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zrin、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Ezrin、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zrin、Muc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Ezrin、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与Muc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Ezrin、Muc1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Galectin-3、NT-proBNP、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对皮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皮质神经元,设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素(50 mg/L)组、藏红花素(50 mg/L)+脂多糖(TLR4激活剂,100μg/L)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建立缺氧4 h复氧24 h模型,藏红花素组和藏红花素+脂多糖组分别给药干预24 h后造模。通过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神经元活力和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p-IκB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神经元活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培养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神经元TLR4、HMGB1、cleved Caspase-3表达量及p-NF-κB p65/NF-κ...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32P胶体组织间注射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评估、定位下,根据肿瘤的大小,将32P胶体注入瘤体内治疗8例晚期头颈部鳞癌.结果 8例患者肿瘤局部均得到明显控制,疼痛明显减轻,生存时间3~18个月(平均14.2个月).结论 32P胶体组织间注射为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模拟比较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方法 在已建立的植骨前上颌骨有限元模型上,采用ANSYS软件模拟牙槽突裂植骨,形成植骨后上颌骨模型。在2组模型上分别施加相同上颌扩弓力,观察比较牙槽骨区域三维方向位移形变情况。结果 三维方向位移量比较,植骨前扩弓组均显著大于植骨后扩弓组(P<0.05)。水平向位移:植骨前扩弓,由前向后牙槽骨区域位移量逐渐降低;植骨后扩弓,由前向后牙槽骨区域位移量逐渐升高;植骨前后扩弓健侧牙槽骨位移量均显著大于患侧(P<0.05)。垂直向位移:植骨前后扩弓,牙槽骨前内侧均向下移动,牙槽骨后外侧均向上移动。矢状向位移:植骨前扩弓,牙槽骨前内侧向前移动,后外侧向后移动,植骨后扩弓移动趋势相反。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植骨前扩弓三维方向移动均较植骨后明显,植骨前扩弓建议扩弓器适当向后移动,植骨后扩弓建议扩弓器适当向前移动并配合前牵引治疗,同时治疗中需警惕不对称扩弓及前牙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TGP(20、40、60 mg/kg)组和加贝酯(gabexate mesylate,GM)10 mg/kg组,每组30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浓度为3.5%牛磺胆酸钠(1 mL/...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泪膜稳定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06/2021-12于我院就诊的干眼患者194例384眼,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行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和脂质层厚度测量,分析不同脂质层厚度条件下双眼泪河高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根据脂质层厚度将纳入患者(384眼)分为脂质丰富组(49眼)、脂质平衡组(27眼)、脂质轻微缺乏组(266眼)、脂质显著缺乏组(42眼),四组泪河高度有差异(P=0.022),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差异(P=0.322)。脂质层厚度分级与泪河高度呈正相关(rs=0.143,P=0.006),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无相关性(rs=-0.090,P=0.083);泪河高度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也无相关性(rs=0.038,P=0.460)。结论:泪膜脂质层厚度不同的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