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篇
  7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头静脉穿刺前行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干预对输液护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新编护理学基础》为标准,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法。实验组在接受穿刺侧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后按常规静脉输液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头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反应及输液穿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穴位指针疗法后,头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反应及输液穿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静脉穿刺前行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干预,能明显减轻穿刺疼痛,使患者能够顺利配合输液操作,提高头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西医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采用中药内服,中药联合西药灌肠等多学科,内外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但临床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3.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病因多为脾胃虚弱、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终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司,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脾胃气虚是发病基础,脾胃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免疫力低下,易感毒及产生瘀血、食滞、痰饮等病理产物,致脏腑气机失调,经脉不通,局部组织失养而形成慢性炎症。张仲景根据"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原则辨其虚实,确定证治大法。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郁气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等。胃镜下黏膜表现作为中医望诊延伸,是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各证型和胃黏膜变化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对CG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治疗及证型与胃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等方面概括,表明结合内镜下微观辨证对诊治CG具有明显优势,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文章将主要针对于结肠炎性息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脾胃科32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发病率统计。结果在320例结肠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占据16.25%;其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为67.3%和32.7%,男性老年患者与女性老年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9%;在炎性息肉中医证型分布中,以湿热淤阻证型最高,占据比例为48.1%,其中男性比例为60.0%,年龄分布上,以青中年患者居高。结论结肠炎性息肉在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规律上,以男性老年患者最高,中医证型中以湿热淤阻为主。而在湿热淤阻炎性息肉患者分布中,以男性青中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干扰素诱导基因20 kDa蛋白(ISG20)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BV感染所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67例、肝硬化患者(LC组)58例、肝癌患者(HCC组)54例和同期体检47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SG20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患者血清ISG20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ISG20水平与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凝血酶原、甲胎蛋白(AFP)、HBV DNA的相关性。 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ISG20水平为9.4(0.82~25.72)ng/ml,显著低于CHB组[18.6(1.87~56.32)ng/ml,Z =-1.567、P = 0.034]和HCC组[28.2(3.09~81.42)ng/ml,Z = -1.854、P = 0.021]。HCC组患者血清ISG20水平显著高于CHB组(Z =-1.431、P = 0.041)和LC组[12.9(2.81~77.54)ng/ml,Z =-1.987、P = 0.029)。HCC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ISG2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976、P = 0.031)。HCC组患者血清ISG20水平与AST(r = 0.323、P < 0.001)、ALT(r = 0.248、P = 0.036)、TBil(r = 0.221、P = 0.031)、DBil(r = 0.215、P = 0.043)、AFP(r = 0.176、P = 0.044)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 =-0.239、P = 0.019)。 结论HBV感染者,尤其是HBV感染所致HCC患者,血清ISG20水平升高。血清ISG20水平与HBV感染疾病进展和临床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characterized as a chronic, relapsing inflammation that causes damage to the colonic mucosa. Maresin 1 (MaR1), a 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 has powerfu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hat prevents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MaR1 in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stablished 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rat model in vivo. Rats with colitis received tail vein injection of MaR1, with or without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ML385. The changes of body weight, colon length,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colonic histopatholog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e activity of myeloperoxidase (MPO)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infiltration of macrophages expressing F4/80 were analyz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itis severity. In addition,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using western blot.ResultsMaR1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duction, and restored body weight, DAI and colonic histopathology. Besides, MaR1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TJ) proteins and reduced the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 and macrophages, as well as a decreased activity of MPO and ROS. Meanwhile, MaR1 activated Nrf2 signaling and decreased toll-like receptor 4(TLR4)/nuclear factor-κB(NF-κB) activation. Furthermore, ML385, an inhibitor of Nrf2, significantly revers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aR1.ConclusionMaR1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DSS-induced colitis by activating Nrf2 signaling and inactivating Nrf2-mediated TLR4/NF-κB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mediate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intestinal TJ proteins in rats, providing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colitis.  相似文献   
37.
张涛  苏晓兰  毛心勇  刘倩  吴宝麒  魏玮 《北京中医药》2020,(3):205-210,F0003
目的探讨胃肠安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PF级C57BL/6小鼠6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均给予2.5%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评价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胃肠安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胃肠安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15、0.03、0.06 g/(kg·d)胃肠安丸混悬液0.5 mL灌胃,1次/d;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0.5 mL灌胃,1次/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灌胃,均连续干预10 d。对比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Treg、Th17、CD4^+、CD8^+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CRP水平。结果药物干预过程中,各组小鼠体质量均逐日增加,腹泻、便血、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逐日缓解,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胃肠安丸高剂量组能更快地缓解上述症状,2组DAI评分逐日下降(P<0.05)。药物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胃肠安丸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较长(P<0.05),结肠组织充血、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轻,CD4^+、CD8^+、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10水平较高(P<0.05),Th17细胞百分比及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较低(P<0.05)。结论胃肠安丸对DSS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Treg/Th17免疫平衡以及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气流冲击振动与三通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在PICC堵管溶栓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PICC维护门诊就诊的PICC完全堵塞患者87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三通负压技术溶栓;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振动联合三通负压技术溶栓。两组单日持续溶栓最长4 h,不成功者PICC余腔用尿激酶稀释液封管,第2天再进行4 h的溶栓,仍未见效者汇报医生,采取其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单日门诊溶栓成功率、溶栓总成功率、溶栓成功耗时。结果 观察组单日溶栓成功率、溶栓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溶栓成功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气流冲击振动联合三通负压技术在PICC堵管的应用,可以提升溶栓成功率,缩短溶栓时间。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及文献研究,汇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涉及的方剂、中药的功效类别、频次频率等进行统计,再对核心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网络图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39篇,涉及内服方剂50个,以乌梅丸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乌梅-附子-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67味,其中补虚药占31.11%、清热药占20.15%,使用频率在10%以上者有甘草、黄连、白术、白芍、党参、当归、木香、茯苓、黄芩、黄芪、白头翁、陈皮、乌梅等26味;关联规则显示健脾益气类中药强关联。②灌肠方剂16个,以白头翁汤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23味,其中清热药占39.17%、止血药占17.72%,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有黄连、白及、黄柏、地榆、白头翁、黄芩、苦参、败酱草等17味;网络图显示"白头翁-黄连-黄柏-白及-地榆"强关联;中成药5种,锡类散使用最多。③黄连在内服和外用中药关联规则和网络图中均表现出与其他药物的强关联。结论 UC的中医药内服治疗重在健脾益气扶正、清热燥湿祛邪,以乌梅丸最为常用;局部灌肠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为主,以白头翁汤及锡类散最为常用;综合内服和灌肠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是黄连。  相似文献   
40.
背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较少关注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目的 观察F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情况,并分析其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脾胃病科门诊且确诊为FD的患者为FD组(n=87),选取同期于本院工作的健康职工及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45)。收集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嗜酸粒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异常率和具体数值的比较;并对两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白细胞分析。结果 FD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异常者15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6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4例,其中1例表现为偏低,3例表现为偏高;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3例,其中2例表现为偏低,1例表现为偏高。FD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2例,均表现为偏高;健康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表现为偏高。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FD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女性(P<0.05)。结论 FD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健康人群偏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较健康人群高,且这种现象在女性FD患者中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