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早产儿和健康足月儿出生12~24 h脑组织氧合状况。方法对2011年4-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7例足月儿和2011年11月-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61例早产儿进行出生12~24 h的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监测,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情况及其与rSO2的关系。结果 2组新生儿分娩方式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及窒息(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组新生儿的检测时间和外周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足月儿组的rSO2为(62.70±3.75)%,早产儿组rSO2为(64.66±3.9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健康足月儿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为(5.26±0.36)kPa,早产儿组为(6.04±1.18)kPa,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早产儿与健康足月儿相比,出生12~24 h的rSO2偏高,可能与该时期早产儿的脑血流丰富,动脉血p(CO2)分压偏高及脑组织的局部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3种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患儿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对本科2011年3-7月65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危重症患儿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应用情况,并对不同置管途径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股静脉置管术构成比最高,颈内静脉置管多用于透析治疗,构成比其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应用较少。股静脉置管途径中,左右两侧股静脉置管一针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1岁组和<1岁组置管一针成功率和成功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中,休克组和无休克组置管一针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患儿救治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因顾虑并发症的发生,本着救治需求和医疗安全角度,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常规应用受到限制,股静脉置管操作简便,风险较低,重大并发症发生少,具有首选应用价值。休克患儿中心静脉置管相对较难,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PICU 14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以患儿入住PICU为研究起点(0 h),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 h后再次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以6 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儿的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以入院时乳酸水平(<2.0 mmol·L-1、2.0~3.9 mmol·L-1、≥4.0 mmol·L-1)分为3组,比较3组间的病死率、PCIS。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患儿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χ2=41.01,P<0.01);死亡组与存活组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9.23,Pa<0.01);不同乳酸水平组间病死率和PC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6,P<0.01;F=58.660,P<0.01)。结论早期检测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清除率可有效判断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丽莎  钟天鹰 《医学综述》2012,(22):3815-3818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并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已经成为小儿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就目前有关川崎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巨细胞病毒DNA(CM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室内质控物,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收集一批CMV-DNA阳性尿液标本混合后作为室内质控物,前20次检测采用"即刻法"判断结果是否在质控范围内,20次后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确定其靶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判断。结果 107次试验中,前20次根据"即刻法",室内质控结果在控;20次后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果在控;60次检测结果的均值为5.41,标准差为0.33,变异系数为6.15%。结论利用混合尿液标本制备CMV-DNA室内质控物,制备方便,测定结果稳定,可以用作本实验室检测CMV-DNA的室内质控物。  相似文献   
16.
潘梅  张小琼  胡正  仇海荣  杨惠  李建勇 《江苏医药》2013,(18):2140-2142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染色体核型类别。方法采集134例白血病患儿的骨髓,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其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 134例患儿中,染色体分析实验成功率为75.4%。其中,异常检出率为49.5%,包括特异性异常23例,非特异性异常27例。结论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和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5 409例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E.coli血清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5 409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33株E.coli,检...  相似文献   
18.
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公共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本文从儿童肥胖干预角度出发,综述营养干预、身体活动干预、行为干预、数字技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干预策略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报道1例努南样综合征伴生长期毛发松动患者,检测分析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患儿女,3岁,特殊面容,身长矮小,手足掌纹多,皮肤颜色较深。头发稀疏细软,皮肤镜下可见黑点征,单一毛发毛囊单位,毛干直径粗细不等,直立发,新生毳毛,偶见发干缩窄、结节状发。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SHOC2 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4A>G错义突变,导致第2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甘氨酸(p.S2G),患儿父母未检出该突变。结合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确诊为努南样综合征伴生长期毛发松动。  相似文献   
20.
丁乐  钟家蓉  白永虹  张晓萍 《江苏医药》2012,38(1):15-17,12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辅助性T(Th)细胞的活性变化以及地肤子对Th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4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DCM模型组(B组,12只)、地肤子5mg/g干预组(C组,12只)和地肤子20mg/g干预组(D组,12只)。8周后,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参数,HE、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D组大鼠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较B组有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B、C、D组血浆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升高(P<0.05);D组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地肤子干预可能会逆转DCM大鼠Th1/Th2细胞活性失衡,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