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3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741篇
综合类   4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42篇
  1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effects of early wound excision on changes in NO and endothelin-1 (ET-1) level in the plasma after extensive burn injury. The effects on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hepatic blood flow (HBF) were also assessed. Male Wistar rats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A 30%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third-degree burn was made on the back. Then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urn group (n = 13), burn alone; infusion group (n = 13), burn injury and fluid resuscitation; early excision group (n = 13), burn injury, total wound excision at 30 min after the injury followed with immediate allogenic skin graft and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the sham group (n = 15). The sham group and the early excision group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NO and ET-1 level in plasma during experimental period, while the burn group and the infusio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O and ET-1. The early excision group also did not show hypovolemia, and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HBF.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d NO and ET-1 in plasma following thermal injury were originated from burned tissue and the removal of these injured tissue has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the changes in HBF.  相似文献   
172.
计算机辅助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瞄准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JQ  Hu L  Sun L  Liu WY  Zhang LD  Wang TM  Wang M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65-1169
目的 测试计算机辅助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瞄准系统应用于下肢模型骨及尸体骨固定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 10根塑料模型胫骨 ,2 0根塑料模型股骨 (SynboneAG ,Malans,Switzerland) ,6具青年男性新鲜尸体的双下肢标本 ,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行胫骨、股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Orthofix带锁髓内钉 ,每根针远端有 2孔 )。在远端锁钉时 ,实验组采用计算机辅助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瞄准系统 ;对照组采用Orthofix带锁髓内钉机械锁定瞄准器。两组以远端锁钉锁定的手术操作时间、在C型臂X线下暴露时间、锁定的成功率三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锁钉锁定的手术时间、X线下暴露时间、锁定成功率分别为 (4 4 4± 2 99)min、(1 16± 0 38)min ,(10 0± 0 ) % ;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下暴露时间、锁定成功率分别为 (10 4 2± 4 18)min ,(4 71± 3 86 )min ,(94 4 4±0 36 ) % ,两组手术与X线下暴露时间显著减少 (P <0 0 5 )。结论 计算机辅助带锁髓内钉远端瞄准系统设计合理、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缩短了手术时间 ,特别是在手术中对C型臂X线的依赖程度降低 ,在X线下暴露时间短 ,减少了医患人员的放射损伤。该系统能够通用于各种类型的髓内针 ,便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3.
扩髓与非扩髓型股骨髓内针术后免疫因子释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DQ  Lu Y  Wang M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41-745
目的通过检测部分免疫介质的释放水平,探讨在应用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干闭合骨折患者59例,男55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岁,按伤情分为轻伤组(n=43)和中度伤组(n=16),采取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轻伤组扩髓23例、非扩髓23例,中度伤组扩髓7例、非扩髓6例,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1、24、48 h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血中TNF、IL-6、IL-8、IL-10的水平,通过蛋白分析测定CRP的水平;同时选取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轻、中度创伤患者术后各炎症指标均较术前有所上升;IL-6、IL-8、IL-10在术后1 h呈上升趋势,术后24 h达到高峰,术后48 h 三种因子水平均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TNF、CRP术后1 h仍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在术后24 h均出现明显上升,到术后48 h再次回落;轻伤与中度伤组不同时段的免疫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伤情患者扩髓后各免疫指标均高于非扩髓者,但除中度伤组中IL-10在术后24 h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47)外,其它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例患者术后出现SIRS,观察发现与非SIRS患者相比各项免疫指标并无显著差别.结论对于轻、中度创伤患者,髓内针会造成机体免疫介质再次大量释放,但经机体免疫调节后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同方式髓内针固定对术后早期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以IL-10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因子很可能随着伤情的加重在应用髓内针,尤其是扩髓型髓内针时出现短期内大量释放,从而加重机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74.
175.
关节镜下股四头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方法及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病例采用关节镜下前外束及后内束双束重建术。选择一端带骨块的自体股四头肌腱并制备“Y”形双束移植物 ,股骨侧双隧道 ,胫骨侧单隧道。分别在伸膝及屈膝 90°位拉紧固定双束。同时或分次处理复合韧带损伤。 结果  2 0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期 6~ 12个月 ,平均 7 5个月。其中单纯后交叉韧带 8例 ,均为Ⅱ°及Ⅲ°损伤。复合损伤 12例。新鲜伤 5例 ,陈旧伤 15例。主观评分示 :Lyshlom评分优者 5例 ( 2 5 %) ,良 14例 ( 70 %) ,差 1例 ( 5 %) ;IKDC评分A级 1例 ( 5 %) ,B级 16例( 80 %) ,C级 2例 ( 10 %) ,D级 1例 ( 5 %)。客观评分 :KT 10 0 0测定 :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 11 0mm改善至术后 5 5mm。应力X线片测量示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 11 5mm改善至术后 5 2mm。失效 1例。结论 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手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重建方法 ,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股四头肌腱是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理想移植物。应充分重视复合韧带损伤 ,特别是后外复合体损伤。  相似文献   
17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方法 对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16例中15例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d;1例为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平均年龄为58.9岁。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第2、6、10、16周、术后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American shouder & Elbow 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IA评分以及SST(Simple Shoulder 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16例ASES评分平均为89.1(64~94),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7(0~5),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128.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8~T9水平(Ll~T6);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5.7(53~95);UCLA评分平均为30.4(21~33);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9.3个(7~11个)。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93.8%,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5%。结论 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早期结果报告,仍需进行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7.
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W  Yin J  Zhou Y  Dou B  Zhang H  Zho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18-921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SKA)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5年7月~2000年7月 ,共计PSKA (Insall-Burstein II)18例(19膝),男2 例(3膝),女16例(16膝),其中双侧 1例.年龄44~78岁,平均62.5岁.术前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膝,类风湿关节炎 4膝,伴有骨质缺损4膝.术前X线测量膝内翻畸形16膝,膝外翻畸形3膝,屈曲畸形8膝,, 有膝关节手术史2膝.17(18膝)例随访41~60个月,平均49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结果术前平均62分,术后平均89分 ,活动范围(ROM)术前平均91°,术后平均115°,其中优11膝,良5膝,中1膝,差 1膝,手术优良率88.9%. 结论 PSKA可增加膝关节R OM和最大屈曲度,并限制其向后半脱位.它不但用于原发的膝关节疾病,还应用于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髌骨并发症在PSKA最常见,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检测正常足月妊娠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含量,探讨TF、TFPI与产科凝血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0例,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浆、胎盘、蜕膜、子宫肌层中TF、TFPI抗原含量。结果 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中TF抗原含量分别为(14.17±0.60)ng/mg总蛋白、(15.60±0.75)ng/mg总蛋白和(4.37±1.28)ng/mg总蛋白。TFPI抗原含量分别为(11.15±3.63)ng/mg总蛋白、(39.17±15.32)ng/mg总蛋白和(8.91±10.00)ng/mg总蛋白。血浆中TF、TFPI分别为0.013ng/mg总蛋白和(34.00±10.75)ng/mg总蛋白。结论正常足月妊娠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的高TF,低TFPI抗原水平可能与胎盘剥离面凝血止血及产科凝血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9.
薄层扫描法测定天然牛黄中胆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牛黄中胆酸的含量。方法:硅胶G 薄层板,异辛烷醋酸丁酯-冰醋酸-甲酸(8∶4∶2∶1) 展开,λ= 380nm ,λ= 650nm ,反射法锯齿形扫描。结果:回收率为96 .54 % ,RSD为1.68 % 。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牛黄中胆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0.
谷氨酰胺双肽改善重度烧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肠粘通透性的变化,研究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度烧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烧伤总面积大于30%,Ⅲ度面积大于20%的患者加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安素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每组12例。伤后6小时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液,两组营养供应是等氮等热卡的。GLN组在基本肠内营养液中加入粉剂谷氨酰胺双肽每天0.5g/kg。监测伤后1、12天血清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