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3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741篇
综合类   4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42篇
  1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低聚肽是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不仅具有蛋白质的营养支撑作用,还具有强大的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低聚肽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其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及对冠状病毒感染的防御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更合理地利用不同来源和性质的低聚肽制备而成的复合肽类产品,更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营养支撑。  相似文献   
102.
烧伤科面临着许多复杂性创面的修复,一方面深度烧伤创面未见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各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越来越多,复杂性创面绝大部分仍需各种皮瓣进行修复;再一方面皮瓣外科发展迅速,因此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学习与研究。本文重点对烧伤科医师研究皮瓣的必要性、皮瓣外科发展的简史、修复重建的阶梯、皮瓣选择的考虑、皮瓣修复的适应证、不同部位创面的皮瓣修复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显微外科皮瓣技术一直在稳步向前发展,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修复重建外科医师包括烧伤科医师在创面修复方面可以运用多方面的皮瓣技术,特别在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超级显微外科、皮瓣预制、皮瓣预构及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固定技术的核心。自1985年机器人PUMA 200参与完成了历史上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以来,已有18款脊柱外科领域相关的辅助机器人出现。本文在概述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导航辅助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重要性。其次,比较了串联式及并联式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各自的特点,即串联式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结构简单、控制简单、灵活性高、运动空间大,而并联式机器人具有体积小、定位精度高、状态维持性好等优点。最后,提出了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技术现阶段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后气性坏疽患儿6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后即采用高压氧治疗,每日两次,7次疗法,压力0.8~0.25 MPa,并配合抗炎、每日换药及对症处理.结果 67例患儿经HBO治疗后,复查梭状芽胞杆菌1日转阴率96.92%,2日转阴率100%.13例未行再次截肢,54例肢体保存,未发生继发、交叉感染和扩散.伤口痊愈,治愈率100%.结论 小儿外伤后气性坏疽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抓住最佳时机,及早诊疗.合理、有效的高压氧抢救性治疗方案,配合手术、抗炎、换药等综合治疗,能最大限度缩小组织坏死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存肢体,降低截肢率,提高生存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YF240A型电子软性膀胱镜监视下于下腹正中耻骨上二横指处局麻下行膀胱穿刺造口,用内置导芯套管针穿刺入膀胱后置入带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后拔出导芯针。结果:用该法膀胱造口24例一次成功率100%,其中2例术后1~2天有淡红色血尿,经双腔Foley尿管外牵,气囊压迫后治愈。无穿刺误入腹腔及肠瘘、血肿、尿外渗、改开放性手术造口、造瘘管脱落、膀胱刺激症状、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安全快捷,操作简单,冲洗与引流效果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 (T2DM)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IV型胶原 (CIV)的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 (DN)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6 4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NA)组、微量蛋白尿 (MA)组、临床白蛋白尿 (ODN)组 ,分别检测各组的MMP 9、TGF β1、CIV。 结果 血清MMP 9含量在MA组及ODN组较正常对照 (NC)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ODN组较MA组明显升高 (P <0 .0 1)。血清TGF β1含量NA组、MA组及ODN组均较NC组明显升高 (P <0 .0 1) ,MA组及ODN组较NA组升高明显 (P<0 .0 1)。血清CIV含量ODN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 ,NA组、MA组虽较NC组升高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清MMP 9、TGF β1升高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8.
探讨目前流行的3种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博客、微博和微信,比较分析其在医院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特征。指出医院图书馆应根据自身需要应用这些交流工具开展相应服务,为用户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针对读者对教学医院图书馆了解及利用情况、用户体验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出建议,包括营造舒适的馆舍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强馆藏资源丰富性和易获取性,提高馆员专业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0.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has become a global pandemic. SARS-CoV-2 is an RNA virus and has a glycosylated spike (S) protein used for genome encoding. COVID-19 can lead to a cytokine storm and patients usually have early respiratory signs and further secondary infections, which can be fatal. COVID-19 has entered an emergency phase, but there are still no specific effective drugs for this disea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re multipotent stromal cells, which cause antiapoptosis and can repair damaged epithelial cells. Many clinical trials have proved that MSC therapy could be a potential feasible therapy for COVID-19 patie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ithout serious adverse events or toxicities. However,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this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