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1378篇
预防医学   56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08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91.
王超豪  吴继雄 《安徽医药》2014,18(4):641-64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把已行PCI术患者的QT离散度与其PCI术前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对行PCI术的36例未用替罗非班患者的QT离散度与30例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数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大.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增大.PCI术后其QTd及QTc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及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 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急性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2.
肌肉因子Irisi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延云  潘天荣 《安徽医药》2014,(6):1013-1016
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肌因子,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认为它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减轻体重、增加能量释放以及调节葡萄糖稳态,认为它与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但还存在很多争议和分歧,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去探索Irisin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受体的特征,从而为临床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甚至是阿尔茨海默尔等神经系统疾病寻求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3.
目的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环卫工人两年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影响其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经开区环卫工人近两年的体检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种类或症状,分析不同年龄段发病分布情况。结果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或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心电图异常(22.85%)、血红蛋白减少(16.99%)、高脂血症(15.61%)、乙肝病毒携带(12.86%)、脂肪肝(12.40%)、肝囊肿(9.41%)、血糖升高(8.84%)和白细胞计数降低(8.50%)。年龄分布以45岁及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在女职工中的检出率高居女性疾病的前2位,检出率分别为55.14%和12.85%。结论合肥市经开区环卫工人的健康状况较差,加之特殊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校正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技术,将2021年7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集的连续130例乳腺肿块病例作为训练集进行超声检查,超微血流成像及弹性成像结果分别以血管指数(VI)、弹性应变率(SR)值表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得出良恶性肿块VI值、SR值的截断值;然后以2022年1月至5月连续110例乳腺肿块作为验证集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采用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级诊断,再以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应变弹性成像技术及S-Detect技术评估结果校正BI-RADS分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常规超声+S-Detect+VI值+ SR值联合诊断以及各方法独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训练集130例乳腺肿块中恶性70例、良性60例,VI值及SR值良恶性截断值分别为4.05、2.59。验证集110例乳腺肿块中恶性63例、良性47例,常规超声、S-Detect、VI值、SR值及四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588、0.827、0.802、0.785,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单独应用各独立模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74,P<0.001;Z=2.668,P=0.008;Z=3.084,P=0.002;Z=3.293,P=0.00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87.2%、准确性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1.2%、阴性预测值为97.6%。根据2013版美国放射学会BI-RADS≥4类肿块应行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率由87.3%(96/110)降至61.8%(68/110),并校正4例被错判为良性的恶性病例(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3例,导管内原位癌1例),校正32例错判为恶性的良性病例(腺病17例、腺病伴纤维腺瘤14例、叶状肿瘤1例)。 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校正BI-RADS分类可提升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提高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5.
杨冬梅  刘俊  刘建军 《中国药房》2014,(22):2026-2028
目的:了解安徽省县级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县人民医院和该县中医院,对其2013年上半年和2012年同期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10位和日均费用(DDC)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销售金额排序来看,2家县级医院抗菌药物2013年上半年较2012年同期用药结构呈现一定合理化趋势。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DDDs除个别药物略有升高外,其余药物DDDs 2013年上半年低于2012年同期,多数药物DDC呈下降趋势。该县中医院部分抗菌药物DDDs出现增长现象,从总体上看多数抗菌药物DDDs和DDC呈下降趋势。结论:2家县级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血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96 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2 组分别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在服药前和服药12 个月后测量患者的颈- 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降压治疗后2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01)。2 组CF-PWV 在经降压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的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组(2. 85 ±0. 67 vs 0. 69 ±0. 11,P 〈 0. 001)。降压治疗12 周后2 组患者的NO 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ET-1 均降低。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NO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缬沙坦组(18. 54 ±8. 06 vs 8. 64 ±2.18),ET-1 降低的幅度亦高于缬沙坦组(15. 64 ±4. 06 vs 3. 51 ±1. 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低血压和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了解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探讨主要易感因素,为制订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芜湖市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等5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抗体IgM 和IgG,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3 378人,弓形虫阳性率为11.07%,其中IgM 阳性率为0.83%,IgG 阳性率为10.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4.13%),各年龄组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7.327,P <0.05)。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8,P <0.05)。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9.65%、12.03%、12.75%、15.68%、7.06%,各人群间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5,P <0.05)。易感因素调查发现,弓形虫感染与经常吃火锅、烧烤、生熟砧板不分及不了解弓形虫防治知识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99.
200.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发病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的125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者分别按照性别(男、女)、年龄(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老年组:≥41岁)进行划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自发性气胸的时间分布规律(月份及季节分布规律)。结果 SP的整体发病具有明显的月份节律性(Z=3.35,P0.05),发病最多的是9月份(137例),最少的是2月份(66例),发病高峰日为8月20日。其中,男性发病也具有显著的月份节律性(Z=5.66,P0.01),发病最多的是9月份(128例);女性发病未发现显著的月份节律性(Z=2.94,P0.05)。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发病均具有月份节律性(少年组:Z=7.19,P0.001;中老年组:Z=3.33,P0.05),而青年组未发现显著月份节律性。在季节分布方面,四季间发病人数具有差异性(F=7.480,P=0.001),男性发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秋季最低(P均0.05)。结论自发性气胸好发于男性,秋季发病率升高,男性组、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发病具有季节节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