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4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806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3835篇
内科学   2604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497篇
特种医学   1073篇
外科学   2253篇
综合类   5014篇
预防医学   2458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3023篇
  1篇
中国医学   739篇
肿瘤学   12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581篇
  2011年   1821篇
  2010年   1594篇
  2009年   1737篇
  2008年   1702篇
  2007年   1672篇
  2006年   1575篇
  2005年   1308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224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538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2.
经腹胃切开途径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下置放内支架治疗食管梗阻及食管气管瘘,已是常规治疗,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少数患者因梗阻严重或瘘口巨大,不能经口途径成功置放导丝到达食管下段,导致扩张及内支架失败。我们2004年2月对1例食管气管瘘(瘘口内径约3cm)患者经腹胃切开途径成功置入食管内支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麻醉,主要优点为:(1)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作用强于全身麻醉;(2)诱发轻度低血压,减少术中出血;(3)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全身用药更确切,全身副作用较轻;(4)胸段硬膜外腔麻醉通过阻滞胸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并减轻左心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5)腰段椎管内麻醉后下肢血流速度加快,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同时促进肠蠕动,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4.
胃癌癌前病变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结果,常经历持续多年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微卫星不稳、凋亡异常、端粒酶激活,与癌前病变关系密切,促进癌前病变向胃癌的发展。不同类型组织中,其分子遗传学改变是不同的。若能及早识别这些改变,不失为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对胃癌癌前病变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腹膜上皮样间皮瘤和广泛腹膜转移的浆液性癌通过组织学形态鉴别往往比较困难,但如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方法则会比较容易诊断。D2-40和podoplanin是最近认识的淋巴管内皮标记,它们在正常间皮细胞和间皮瘤中都可以表达。为了比较这两种抗体同以往使用的间皮标记在鉴别间皮瘤  相似文献   
106.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P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隐袭起病,逐渐加重,男性多见,发病年龄65.9%患者>50岁。首发症状以单侧上肢无力和肌萎缩为多见(65.9%),均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51.9%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肌电图检查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易误诊为颈或腰椎病。结论本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病变可累及延髓。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肌电图。  相似文献   
107.
1病史摘要患者女,33岁。因“水肿3个月,恶心、纳差伴贫血、肾功能不全1个月”于2004-05-21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未引起重视。2个月前患者又突发恶心、呕吐,呕吐物以胃内容物为主,无咖啡样物质,亦未排黑粪。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患者有贫血,血红蛋白(Hb)为65g/L,骨髓检查未见异常。同时发现尿蛋白( )[肾功能异常:尿素氮(BUN)5.46mmol/L,肌酐(SCr)192.71μmol/L],高球蛋白血症(40.3g/L),血清补体正常,自身抗体阴性。经对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缓解,Hb升至88g/L。近…  相似文献   
108.
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215,自引:0,他引:215  
黎介寿于1995年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概念,1997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EPISBO的论著,随后又对EPISBO这一概念的产生、特征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阐述。至2005年3月国内已有146篇有关炎性肠梗阻(CNKI.net,检索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文章发表,积累了数千例病例的经验,涉及的医疗机构既有乡镇卫生院,也有高等学府的附属医院。近来我们发现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差异甚大,在此有必要针对该病再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看守所在押人员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看守所部分在押人员进行HIV,HBsAg,TP的血清学检测。结果:1043名在押人员中HIV,HBsAg,TP的阳性率分别为0.29%,14.1%,2.9%。其中TP/HBsAg的双重感染率为6.1%,3名HIV感染者中有2名伴有HBsAg阳性。结论:应加大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力度,减少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疾病,从而降低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0.
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30年前人们就提出和诊断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olyoma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PVAN),但在环孢素(CsA)时代,一直未引起移植医师的重视。近年来人们发现RVAN是移植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肾移植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综述肾移植后多瘤病毒肾病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