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01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13篇
  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相似文献   
99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mild 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MCI)个性、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共调查社区中70岁以上老人239名:MCI组34名,常态老龄组89名,成功老龄组116名。(2)应用“上海市社区老人健康问卷(S.A.2002)”,包括人口学资料、简短症状问卷(BSI)、个性指数问卷、躯体疾病清单、自我效能量表、MMSE及ADL等。结果:(1)MCI组与非MCI组(成功老龄和常态老龄)在个性的脆弱性、自我效率、神经质和宿命感及BSI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2)影响MCI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个性、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躯体状况。结论:MCI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良的个性及心理状况有着显著相关,提示在成功老龄研究中应重视这些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 (0 .5、1、5和 10 μmol/L)的ATRA在体外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7d后 ,做NSE免疫荧光染色 ,计数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用 1μmol/L的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于诱导前、诱导 3d和诱导 7d,提取细胞的总RNA ,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Notch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P <0 .0 1)。其中 1μmol/L的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最高 ,为 (2 9.2 0± 1.0 9) %。Notch1基因在ATRA诱导后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0 1)。结论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Notch1基因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表达量下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靶向肿瘤内皮标记物1(tumor endothelial marker 1, TEM1)蛋白的细胞毒性物质皂草毒蛋白(Sap)对TEM1高表达的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肉瘤细胞SJSA-1、A673、SAOS-2、HOS、MES-SA、U2OS、SKUT-1、HT1080以及子宫腺癌细胞RL95-2、AN3CA、KLE中TEM1的表达水平;将TEM1抗体与细胞毒性物质Sap的复合物anti-TEM1-Sap以及未结合TEM1抗体的Sap按照浓度梯度作用于细胞,观察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TEM1阳性的皮下肉瘤动物模型,当肿瘤长至100mm3时,将anti-TEM1-Sap与未结合T1M1抗体的Sap通过尾静脉注射至小鼠,观察两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4种肉瘤细胞(SJSA-1、A673、HOS和MES-SA)的TEM1 mRNA和蛋白表达为阳性,4种肉瘤细胞HT1080、SAOS-2、U2OS、SKUT-1)和所有腺癌细胞(AN3CA、RL95-2、KLE)均为TEM1表达阴性。TEM1阳性的细胞中,低剂量的anti-TEM1-Sap(20~200nmol/L)能有效地杀死肉瘤细胞。在TEM1阳性的肉瘤动物模型中,抗体浓度为100nmol/L的anti-TEM1-Sap处理的小鼠与Sap单独处理的小鼠相比,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 TEM1蛋白在多种肉瘤细胞系中高表达,靶向TEM1的细胞毒性物质比单独使用细胞毒性物质更能促进肉瘤细胞的凋亡,为肉瘤的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下尿路三维模型,探讨SUI的解剖学发病机制及手术机制。方法 对20例SUI患者重建下尿路三维模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膀胱颈尿道后角、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和膀胱容量。结果 下尿路三维模型能够全面显示膀胱形态及尿道走向、下尿路与骨盆的解剖位置关系。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obturate, TVT-O)手术前后,膀胱颈尿道后角(poste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尿道倾斜度、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的水平距离、膀胱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尿路三维模型的建立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并分析SUI患者下尿路形态及解剖位置改变,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寻找手术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减少原发性肝癌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右肝切除术后出现胸腔积液患者肝脏切除量、常温下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人血白蛋白补充情况对术后胸腔积液的影响。结果 术后右侧胸腔积液超过5cm的比例,右半肝切除高于局部肝脏切除(31.91% vs 7.63%);肝门阻断时间超过15min者明显高于阻断时间不足15min者(26.47% vs 6.19%);术后人血白蛋白补充总量超过50g者明显低于不足50g者(7.58% vs 19.19%)。结论 对于右肝切除的患者应该尽量减少肝脏切除、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并在术后尽快补充血白蛋白浓度至正常范围,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大量胸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人5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免疫调控能力的差异。方法 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可诱导MSCs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和趋化因子,从而抑制抗CD3/CD28抗体激活的T细胞增殖。通过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抑制T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使用Cell Tracer Violet的染料对T细胞进行标记,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同时,使用EdU染色检测MSCs细胞增殖。过程炎症因子刺激后的MSCs与PBMC进行共培养,检测PBMC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MSCs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增殖情况。结果 炎症因子刺激的MSCs对抗CD3/28抗体激活的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组织来源MSCs对单个核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结论 与骨髓来源MSCs相比,其他组织来源MSCs对单个核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腰椎微创与开放手术椎间融合器植入空间位置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腰椎微创(n=38)或开放椎间融合术(n=55)的93例临床资料。通过双相空间标识点识别技术测量两种手术术后X线片中融合器的空间位置,对比两种手术方式中椎间融合器植入空间位置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器空间位置MIS组明显优于Op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与开放椎间融合均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微创组具有恢复快、出血少的优势,而且微创手术较开放手术植入的融合器更容易获得靠前、靠中央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999.
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姿势异常,这些异常姿势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文将对帕金森病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组、血必净组,每组25只大鼠,每组分为5个亚组。CLP组及血必净组大鼠均使用CLP建立脓毒血症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12、24、36、48、60h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4ml/kg,其余各组大鼠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术后6、12、24、48、72h,分别收集各组实验大鼠的双肺。取大鼠左全肺,测定肺湿干重比(W/D);取大鼠右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7及IL-6浓度。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肺湿干重比、IL-17浓度在术后6h开始出现上升,至术后12h达到高峰,在术后12~72h维持在较高水平。肺湿干重比、IL-17浓度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必净组大鼠IL-17浓度在各个时间节点均低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脓毒血症大鼠肺脏组织IL-17浓度,对脓毒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