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26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101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14篇
  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颗粒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味补阳还五颗粒,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脂、凝血指标、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期间各随访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期比较,治疗16周起,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UN、Scr、ALB、TG、TC、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的BUN、Scr、TG、TC、LDL下降更加明显(P0.05),血ALB提高更加明显(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IB、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颗粒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明显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52.
背景:在后pilon骨折中,对于后内侧骨折块移位明显,累及内踝前丘或完全内踝骨折,或存在Die-punch骨块的复杂骨折,传统体位及手术入路常存在骨折显露不充分及复位困难等问题.目的:探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复杂后pil...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贲门间隙增宽在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价值。方法  2 4例经内镜诊断 RE患者 ,根据反看贲门间隙的大小分为贲门间隙增宽组 (A组 ,12例 )、贲门间隙不增宽组 (B组 ,12例 ) ,分别行食管测压及 2 4h p H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 (C组 ,2 0例 )比较。结果  A组、B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 (L ESP)、食管原发蠕动收缩波幅、2 4h p H监测 6项指标均与 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A组与 B组比较 ,食管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L ESP(P<0 .0 1)、食管原发蠕动收缩波幅 (P<0 .0 5 )及 2 4h p H监测 6项指标 (P<0 .0 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程度 RE与贲门间隙宽度有相关性 (P<0 .0 5 )。结论 内镜下贲门间隙是否增宽是内镜诊断 RE的重要形态学特征 ,在内镜诊断 RE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54.
955.
目的:初步探讨尿多酸肽(CDA-2)体外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试验检测CDA-2对正常人呼吸道上皮细胞HBE细胞及肺癌细胞系A549和H157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结果:CDA-2显著抑制A549和H157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对正常人呼吸道上皮HBE细胞无影响。流式细胞DNA分布宽度检测显示,CDA-2处理组A549细胞亚G1期凋亡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BE细胞给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V和PI检测结果显示,CDA-2处理组A549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BE细胞给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CDA-2处理组A549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强而快速的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上调,Bcl-2/Bax蛋白比率下降。结论:CDA-2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H157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改变Bcl-2/Bax比率,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56.
体质量指数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发生中的作用,及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发病机制中的区别。方法测定126例RE患者和91例NERD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BMI,RE组和NERD组、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RE组BMI与NERD组、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患者BMI明显高于NERD患者、正常人,高BMI与RE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控制体质量对预防和治疗RE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57.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部位对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均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分为3组,第1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后段、第2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中段、第3实验组10只在眶尖部锐性切断动眼神经并将断端对齐固定,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术后在动眼神经眶尖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较好,在海绵窦中段动眼神经切断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最差。3个实验组中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总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眶尖段神经切断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支配的特异性最高,在海绵窦神经切断组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组最差(P〈0.01)。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离靶器官越近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中决定因素可能是新生神经纤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支配程度。  相似文献   
958.
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皮瓣成活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成活率并探讨皮瓣静脉回流。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10个皮瓣。A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节段穿支动脉伴行);B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轴性动脉伴行)。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取蒂部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皮瓣成活率为(15.2&#177;16.7)%,B组皮瓣成活率为(94.1&#177;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蒂部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蒂部由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小的穿动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小隐静脉腔形成大的血栓;B组蒂部包含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及结缔组织,小隐静脉通畅未见血栓。结论有轴性伴行动脉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成活率高,静脉容易回流。  相似文献   
959.
目的:通过对比两个不同时间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竞争力的变化,分析新“科技兴院”模式的绩效。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和2010年至2012年医院医疗、人力资源、科技、综合效益与影响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在综合效益、医疗服务、人才建设、科研业绩与综合影响等方面,2010年至2012年明显优于2006年至2008年。结论:2010年实施的“科技兴院”新模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7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55例和药物组52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流,并随访3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复发率亦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