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对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240~300 g,随机分为5组(n=25),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实验,M组和I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17.3 mg/kg、0.55 ml/kg;MI1组、MI2组和MI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4、1/2、3/4咪达唑仑催眠效应半数有效剂量(ED50)+乳化异氟醚(首剂量分别为0.22、0.19、0.12 ml/kg),各组相邻剂量比值均为0.85,采用改良序贯法计算各组咪达唑仑、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催眠有效的标准:前爪翻正反射消失.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判断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M组咪达唑仑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为26(22~30)mg/kg;I组、MI1组、MI2组及MI3组乳化异氟醚催眠效应的ED50及其95%CI分别为0.67(0.61~0.73)、0.30(0.28~0.33)、0.22(0.18~0.26)、0.18(0.16~0.20)ml/kg.MI1,组、MI1组、MI3组两药相互作用系数分别为1.51(P<0.01)、1.21(P<0.05)、0.98(P0.05).结论 咪达唑仑6.5、13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协同作用,咪达唑仑19.5 mg/kg复合乳化异氟醚时两药的催眠效应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2.
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对象为来自各临床科室的危重患者,病情急,救治工作强度大,良好的静脉通路是危重患者生命支持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心静脉置管术不仅可以建立一个有效而稳固的快速补液、输血及输注各种抢救药物的静脉通道,也可以协助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术已成为ICU中必不可少的抢救手段之一.现将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方法、临床应用、临床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会阴痛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讨论其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21例会阴痛患者,评估其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及回访。所有病人采用综合疗法(一般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进行治疗。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及症状及局部体征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女性15例(71.4%),男性6例(28.6%),发病年龄57.9±14.9岁,病程为18.0(4.5~36.0)个月。发病原因包括会阴部手术史、腰骶椎间盘疾病和会阴部的慢性病史等。治疗前、治疗后与回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5±2.1、3.2±1.4和3.8±1.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和回访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后相比,回访时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回访结果: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5例,治愈率(33.3%)及有效率(76.2%)较高。结论:会阴痛以女性多见,中年人好发,慢性病程者为多。发病原因包括会阴部手术史、腰骶椎间盘疾病和会阴部的慢性病史等。包括神经阻滞的综合疗法治疗会阴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标准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4例。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实验组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脑卒中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大鼠动-静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模型是否能模拟临床体外循环造成的特征性炎性反应和器官损伤。方法 SD大鼠麻醉,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通路后随机分为2组:ECC组大鼠采用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转流2h,观察2h;Sham组大鼠插管后仅进行血液稀释而不行旁路循环,观察4h。实验结束后取标本测定血常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组织含水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另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 ECC后2h,ECC组大鼠仍能保持正常红细胞数量,而白细胞数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损伤指标显示:ECC组动物肺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1mmHg=0.1333kPa),并低于Sham组(P<0.05),达到临床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TNF-α、肺水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组织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膜明显增厚。结论经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能成功建立大鼠ECC模型,该模型影响因素单一,成功率高,仅转流2h即能诱导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炎性相关急性肺损伤,因此适于研究ECC炎性反应对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手术是否会对肝癌患者循环血肿瘤细胞造成影响从而可能增加肝癌患者术后的转移率。方法抽取18例肝癌患者术中切肝前与切肝后循环血及20名健康志愿者的循环血。所有血液样本均进行血常规检测计数白细胞和显微镜下全血有核细胞总数计数,并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法和细胞培养法检测比较各组血液样本中的肿瘤细胞数量与特性。免疫荧光法使用AE1/AE3、CD133标记肿瘤细胞。结果肝癌患者术中切肝后白细胞数和全血有核细胞总数均较切肝前增高。存在AE1/AE3阳性细胞的样本总例数较存在CD133阳性细胞和双阳性细胞的样本总例数多(P0.001)。健康志愿者循环血中的AE1/AE3阳性细胞数量多于肝癌切肝后循环血(P0.05),CD133阳性及双阳性的细胞数量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培养克隆生成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中形成克隆株的3例样本在肿瘤发生来源、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上无明显区别。结论肝癌患者术中切肝前后循环血、健康人群循环血中均存在肿瘤细胞;肝癌切除手术操作不会影响肝癌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血肿瘤细胞数量与特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利用乳化七氟烷独特药代动力学特点,用新西兰大白兔复制一种小动物选择性脊髓麻醉模型。 方法 选取16 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动脉组和静脉组。动脉组经腹主动脉(T12 ~ L1)导管按8 ml/(kg·h) 持续泵入8% 乳化七氟烷;静脉组经右侧耳缘静脉泵入相同剂量的乳化七氟烷。气相色谱仪和顶空二次平衡 法测量颈动脉、颈静脉(代表脑)和股动脉、股静脉(代表脊髓)血液中七氟烷浓度和分压。结果 静脉组 动物不同部位血液中七氟烷浓度、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组颈动脉和颈静脉,股动脉 和股静脉中七氟烷浓度、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组股动脉和颈动脉,股静脉和颈静脉 中七氟烷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动脉七氟烷分压是颈动脉的(3.26±0.37)倍;股静脉七 氟烷分压是颈静脉的(3.87±0.85)倍。结论 在保留新西兰大白兔脑和脊髓正常血液循环结构基础上,利用 新西兰大白兔节段性脊髓血供特点和乳化七氟烷独特药代动力学模型,成功复制了一种小动物选择性脊髓(腰 骶段)麻醉模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系统评价Wilson评分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纳入Wilson评分预测困难气道准确性的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1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Meta—Disc1.4软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以综合探讨Wilson评分预测困难气道的总体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包括650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Wilson评分预测困难气道的合并敏感度为O.57[95%CI(O.53,0.62)],特异度为0.89[95%CI(O.88,0.90),阳性似然比为6.11[95%CI(4.63,8.07)】,阴性似然比为0.52[95%CI(0.41,0.66)],诊断比值比为12.76[95%CI(8.60,18.93)],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Wilson评分对于困难气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应用中还需要参考其他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微泡造影方法监测儿童及婴幼儿体外循环下肾脏微循环灌注的改变.方法 建立体外循环30 min后,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获取肾脏超声微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肾脏不同区域灌注时间-强度(TIC)曲线,获取相关定量参数,包括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面积(AUC)、曲线峰值强度绝对值(DPI)、达峰时间(TTP),比较不同采集时间点、不同区域灌注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肾脏各个区域(髓质锥体、深层皮质及浅层皮质区域)灌注参数相对于体外循环前均降低或延长(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对儿童肾脏灌注产生明显的影响,其表现为全肾灌注降低及局部灌注性差异,以髓质区域的灌注降低最为明显.超声微泡造影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体外循环期间肾脏微循环灌注功能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临床上超声探测腰椎小关节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用PHILIP HDI 5000型超声仪对腰椎L1~S1的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关节)进行横断面扫描,在超声横截面图像上,经该平面的棘突中点作一直线与该平面的下关节突呈切线相交,交点作为参考点(即该平面的下关节突的最外缘),测量棘突中点到参考点的水平距离(a)、垂直距离(b)和棘突中点到参考点的距离(c),并在志愿者背部皮肤上做好标记,再用CT扫描标记好的平面,用CT测量工具测量上述距离,比较两组对应距离的差异.结果 超声准确探测到88个腰椎小关节,成功率达88%(88/100);各节段左右两边小关节的a、b和c的超声测量值与相对应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可用于探测腰椎小关节,且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