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C589T)基因多态性与胆石病发病例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中国南京地区81例胆囊结石患者和41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IL4(C589T)基因型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组与胆管结石组患者IL4(C589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CC分别为11.1%和48.8%、CT分别为34.6%和36.6%、TT分别为54.3%和14.6%、C分别为28.4%和67.1%、T分别为71.6%和32.9%)。结论IL4(C589T)基因多态性与胆管结石的形成存在相关性,与胆囊结石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十二指肠大吻合口治疗胆石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87年以来本院进行吻合口直径在 2 cm以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79例 ,其中 5 8例得到 1~ 1 3年随访 ,现将疗效的随访观察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 8例 ,女 4 0例。年龄 2 5~ 77岁 ,4 8岁以上 39例。2 5例行二次以上胆道手术。全部病例均为肝内外胆管结石 ,术后随访 1~ 1 3年 ,平均 3年 4个月。1 .2 疗效观察近期疗效满意 ,全部病例无主要胆道症状出院 ,平均住院 1 2 d。远期疗效按优、良、差三个标准评价。优 (无症状、正常工作 ) 4 8例 ,占 82 .7% ;良 (偶有胆管炎症状 ) 8例 ,占 1 3.8% ,其中发热 6例 ,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胰腺癌的神经浸润状况,分析与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胰腺癌患者的神经浸润状况,分析神经浸润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73例中38例(52.1%)有神经浸润,其中6例(15.8%)为单纯胰内神经浸润,32例(84.2%)为胰内、胰外神经均浸润.神经浸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大小、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值均>0.05),而与腹痛、脉管浸润、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显著相关(P值均<0.01).有神经浸润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显著短于无神经浸润患者的13个月(x2=4.69,P=0.030).结论 胰腺癌的神经浸润发生率较高,可引起明显腹痛,其与脉管浸润及肿瘤组织EGFR和VEGF表达相关,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GCLM)是胃癌进展到晚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亦是胃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难以达到根治.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治疗,内科化疗以及介入射频治疗.各种方法都有其治疗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认识有所提高,但很多治疗观点仍有争论,目前仍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治疗共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肝大部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病死率极高,是非常危重的肝脏手术并发症,并且尚无有效治疗手 段,目前仍然以控制症状为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 能力被广泛研究。此外,MSCs具有促增殖和抗凋亡的特性,可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综上,MSCs移 植成为治疗肝大部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研究热点,本文对MSCs的治疗效果及其促进肝脏修复的机制作一综 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肝脏类器官对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肝脏类器官,通过形态学、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注射200 μL PBS;治疗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移植200 μL类器官悬液。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1、4、7天收集标本。通过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评估肝脏类器官对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类器官体外培养3 d,从直径20 μm的囊性结构扩增到约125 μm的细胞团(P<0.05),直径扩增近6 倍。肝脏干细胞标志基因EPCAM、SOX9和CK19明显上调(P<0.05),传代前后基因保持稳定。免疫荧光显示CK8、Desmin、AFP和PCNA呈阳性。HE显示术后第4天,治疗组肝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形态较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脂肪或气球样变。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核仁染色加深,仍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存在肝细胞坏死区。免疫组化Ki67和Western blotting对增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增殖能力是对照组的3 倍。肝功能检测发现治疗组在术后第4天ALT、AST、TBIL和DBIL明显下降,ALB合成增加(P<0.05)。结论 具有肝脏干细胞属性和增殖能力的肝脏类器官,能通过保护肝细胞、改善部分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功能,发挥促进肝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和介入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胰脾外科专业组收治的39例胰腺癌患者分成四组:单纯手术组14例,手术+KLT组9例,单纯介入组5例,介入+KLT组11例.各组分别于手术前、介入化疗前、使用KLT后1周、手术或介入化疗后1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 +/CD8+、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免疫五项(C3、C4、IgA、IgG、IgM)的变化.结果 单纯手术组手术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单纯介入组介入化疗后除CD4 +/CD8+较介入化疗前上升(3.48±1.66vs.272±1.38,P<0.05),C3水平较介入前下降(1.03±0.38 vs.1.18±0.33,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介入前后无明显变化;单纯手术组与手术+KLT组比较、单纯介入组与介入+KLT组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处理前后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KLT对胰腺癌患者手术和介入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大,胰腺癌患者手术和介入化疗后可以早期使用KLT.  相似文献   
18.
研究1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 MEN1)家系的MEN1基因突变情况,并初步探讨该突变所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J周血及相关肿瘤组织基因组DNA,运用PCR扩增MEN1基因外显子及其周边内含子区域,测序,亚克隆测序鉴定其杂合性.进一步免疫组化观察肿瘤组织中menin蛋白的表达.先证者及2个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9号内含子存在一种杂合缺失突变,IVS9+1_11delGTGAGGGAC AG.并首次证实先证者甲状旁腺肿瘤组织中menin蛋白表达缺失.MEN1基因第9号内含子起始处杂合缺失突变,IVS9+1_11delGTGAGGGACAG,为新发现的中国人MEN1致病基因类型.该突变可能影响MEN1 mRNA的剪接,所合成的menin蛋白易降解及表达缺失,最终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确定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人群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在本院肿瘤外科住院行根治性手术的T1~2期的原发性直肠癌且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82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直径、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为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将上述原因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为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分期是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分化程度较高T1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异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20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只。I组大鼠异氟醚吸入及维持浓度为1.2%,维持麻醉3h,以大鼠翻正反射的消失和恢复视为麻醉的开始和结束;C组大鼠不吸入麻醉药。I组大鼠分别于麻醉后7和14d断头,C组大鼠直接断头,常规切取海马组织,制备厚500μm的海马脑片,进行LTP斜率和幅值的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BDNF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异氟醚处理后7和14dI组LTP的斜率和幅值均明显下降(P0.05)。与处理后7d比较,处理后14dI组LTP斜率和幅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处理后7和14dI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处理后7d比较,处理后14dI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可能持续14d以上,LTP的改变可能参与POCD的发生机制,并且与BDNF表达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