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0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12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398篇
综合类   1782篇
预防医学   31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41篇
  5篇
中国医学   3759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403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儿环核苷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与血浆环核苷酸的关系及黎氏哮喘Ⅰ号方(由麻黄、桂枝、五味子、鹅管石、当归、毛冬青、五指毛桃根等组成)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黎氏哮喘Ⅰ号方治疗组(A)47例和氨茶碱对照组(B)23例,并设1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C),应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浆cAMP(环磷酸腺苷)、cGMMP(环磷酸鸟苷)水平,并在哮喘豚鼠模型上进行验证.同时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豚鼠肺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后A、B两组哮喘儿童cAMP、cGMP水平均有改善,cAMP/cGMP比值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动物实验表明,治疗后中药高剂量组cAMP/cGMP比值改善优于氨茶碱组(P<0.01).黎氏哮喘Ⅰ号方连续治疗7d后,哮喘豚鼠肺毛细血管壁增厚程度减轻,无胶原纤维增生.[结论]黎氏哮喘Ⅰ号方能提高哮喘患儿及哮喘豚鼠cAMP/cGMP比值,减轻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22.
便秘治疗机制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中西医对便秘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回顾,认为现代医学对便秘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需加强。治疗上中医药有着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对虚性便秘,且具有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的优势,故存在着潜在而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其治疗机制不清;目前已有研究提示,与胃肠运动有着脑肠肽的分泌及表达异常与便秘密切相关,故从该角度深入探讨中药治疗便秘获效的作用靶点可能对其机制的阐明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超滤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在益气回阳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中对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影响;对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测。以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以乌头碱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采用BDS-C18柱,以甲醇-0.05%三乙胺(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超滤法大大减少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损失;在双酯型生物气回阳注射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极低。[结论]在制备益气回阳注射液的工艺中,以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超滤法优于活性炭吸附法;初步推测该注射液毒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内皮素和一氧化氮 (NO)改变的分子机理。【方法】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ET)和组成型NO合成酶 (cons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 ,c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导致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中ET - 1mRNA表达升高 (P <0 .0 1) ,cNOSmRNA表达下降 (P <0 .0 1)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7,P <0 .0 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中ET基因高表达及cNOS基因低表达导致的二者平衡失调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开窍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48组大鼠随机分为6组,脑醒冲剂高,中,低剂量组,尼莫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NOS,LPO,SOD,GSH-Px,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活血化瘀开窍中药能适度提升脑组织NOS浓度,并能提高SOD,GSH-Px的的活性,降低LP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功能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百分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224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根据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等详细信息,测量并计算L2椎体下终板层面双侧腰大肌及背伸肌(竖脊肌和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224例患者中有126例发生骨折为骨折组,98例未发生骨折为非骨折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折组骨密度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腰大肌、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背伸肌脂肪浸润百分比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5),两组腰大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椎体骨密度、背伸肌脂肪浸润百分比、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和腰大肌脂肪浸润百分比的截断值分别为0.903 g/cm2,35.426%,418.875 mm2,6.37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4,0.755,0.876,0.585;④结果表明: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可以有效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50例声带息肉患者(中西医结合组)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术后结合内服中药及中药制剂喷喉1号方雾化吸入治疗,以不做手术,只内服中药及中药制剂喷喉1号方雾化吸入治疗的42例声带息肉患者(中医组)作为对照。比较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38例(76%),有效12例(24%);中医组治愈5例(11.9%),有效27例(64.3%),无效10例(23.8%),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100%,中医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无论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息肉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陈伯钧教授认为,心气亏虚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始动因素,痰瘀互结是病理基础,毒损心络是关键因素。治疗上应补益心气,寓通于补;豁痰活血,和脉通络;清热解毒,祛除病因;活用祛风药。病证结合,动态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PSS)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5月8日发表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PSS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5篇,包括中药166味,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多见;药物功效主要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及平肝熄风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为白芍、当归、川芎、地龙、黄芪;挖掘出15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当归-黄芪(补虚药-补虚药),置信度最高的药对是红花-桃仁(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得出4类处方,为桂枝汤、天麻钩藤饮、大秦艽汤、补阳还五汤诸方所化裁。结论:中药治疗PSS以益气养血柔筋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熄风止痉、祛风通络等药,标本兼顾、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加味双柏凝胶贴膏中黄柏、冰片、大黄的薄层色谱法(TLC),对其质量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加味双柏凝胶贴膏敷贴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TLC对加味双柏凝胶贴膏处方中的黄柏、冰片、大黄进行鉴别,采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试验以新西兰兔为模型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以Hartley豚鼠为模型进行主动皮肤过敏试验和豚鼠Buehler试验,观察凝胶贴膏的皮肤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结果:TLC中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明显且阴性对照无干扰。3批产品在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加味双柏凝胶贴膏对新西兰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结论:建立的TLC可作为加味双柏凝胶贴膏的质量控制方法,加味双柏凝胶贴膏是一种较安全的新型外用制剂且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