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在年轻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21例年龄≤45岁乳腺肿瘤的三算子及血氧特征,结合病理诊断,与超声对照,得出各自诊断的准确性和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21例患者中发现恶性82例,良性139例,三算子及血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0.24%、准确性为89.14%.超声诊断的敏感性85.37%、准确性84.62%,联合两者诊断结果,准确性提高至93.90%. 结论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年轻乳腺癌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与超声结合应用于年轻乳腺癌的筛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50%减体积肝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IPC组,检测术后2、6、24 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检测术后24 h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术后6、24 h ALT水平显著下降(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Control组肝细胞明显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IPC组损伤减轻;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MDA水平显著下降而SOD含量则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中TNF-α和MPO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IPC明显减轻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再灌注损伤,其机制部分与增强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指标与病理分子亚型、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8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与病理分子亚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直径≤2 cm及不平行于皮肤的肿块,以luminal B型最常见,luminal A型次之;直径>2 cm及平行于皮肤的肿块,仍以luminal B型最常见,HER2过表达型次之(P<0.05)。肿块直径≤2 cm、后方低回声(衰减)及不平行皮肤者多见于组织学Ⅰ、Ⅱ级,反之多见于Ⅲ级(P<0.05)。无论淋巴结转移个数多少,均以直径>2 cm及后方等回声(无改变)最常见(P<0.05)。不同超声BI-RADS分级的分子亚型或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BI-RADS4C级较多见,而有转移者BI-RADS5级较多见(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指标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分子亚型、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其预后提供影像学方面的支持,具备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16-520
目的:探究水通道蛋白3(AQP3)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RT-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胃癌细胞株中的AQP3表达水平;小干扰RNA构建AQP3低表达细胞系;CCK-8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Western-blot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数目。结果:胃癌细胞AQP3表达水平较高;与干扰前相比,AQP3低表达细胞系中胃癌细胞增殖水平降低(P<0.05),凋亡水平提高(P<0.001),自噬标记蛋白LC3Ⅱ水平降低(P<0.001),P62表达水平上升(P<0.001)。结论:AQP3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干扰AQP3可通过降低自噬水平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提示AQP3具有成为胃癌治疗分子靶点的潜能。  相似文献   
96.
沈俊  白剑峰 《安徽医学》2015,36(9):1118-11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道外科2003年2月至2014年12月施行胆道镜检查的40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4092例行胆道镜检查的患者中,1399例术后发现有胆道残余结石,残余结石率为34.18%。1399例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共经窦道取石2672次,手术时间(24.19±13.4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18%,残石率为0.37%。结论胆道镜用于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7.
<正>自从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及1999年Uyama等[2]首次报道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技术已逐渐成熟,部分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逐步取得了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3-5]。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主要包括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两个方面,对于以根治为目的淋巴结清扫,以第  相似文献   
98.
Wang HJ  Wu ZY  Fan P  Bia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1014-1016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细胞株中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途径及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以蛋白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不同受体类型乳腺癌细胞株IκB激酶α表达、不同处理因素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株MDA-MB-435S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抑制核转录因子κ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雌激素受体阴性细胞株中的IκB激酶α表达高于受体阳性细胞株,而在MDA-MB-435S中促进细胞增殖因素的研究中,表皮生长因子作用最显著,它能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较对照组增加83%,促细胞增殖指数由0.22提高至0.31(P〈0.01),而应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C06976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可显著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表皮生长因子的促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信号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增殖。核转录因子κB起了增殖信号递呈作用,针对核转录因子κB激活的治疗可提供乳腺癌全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汇总分析CCCD数据库自2018年3月建立以来的录入数据,对当前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及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在原有CCCD数据库框架内进一步优化数据登记流程,于2020年1月起对结直肠癌病人临床信息全面采用前瞻性填报登记以及系统升级,汇总数据库升级前/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及比较分析,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73个中心的结直肠癌病例830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学诊断基线信息在数据库升级前/后无明显变化,直肠癌(57.6%)占比仍高于结肠癌(42.4%),近90%的直肠癌位于中低位直肠。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比例有所上升,数据库升级后的腹腔镜手术比例>80%。手术R0切除率有所下降(95.5%),而R2切除率有所升高(2.6%)。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2002)、CAPRINI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的登记完整度在数据库升级后显著提高,直肠癌MRI检查及围术期治疗信息记录也更加全面。总体术后并发症率下降(10.1%),切口感染仍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发生...  相似文献   
100.
5—氟尿嘧啶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术前化疗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癌细胞Ki-67抗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以评价5-FU术前化疗的价值。方法:对28份胃癌手术标本(W发为术前化疗组和未化疗对照组,n=14)应用3′-OH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癌手术标本的凋亡细胞,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细胞ki-67、PCNA表达。结果5-FU术前化疗组手术标本癌细胞凋亡率较未化疗组明显提高(P<0.01). 而ki-67、PCNA抗表达则明显低于化疗组(P<0.01)。结论5-FU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杀伤癌细胞,尤其是具有侵袭,增殖潜能的癌细胞,提示5-FU术前化疗可能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