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乳腺癌SLNB的定位、检取、状态评估、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乳腺癌SLNB能够准确定位、检取前哨淋巴结(SLN)。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助于SLN状态的评估,SLNB的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该技术并发症少,能够准确判定腋窝分期,指导选择性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结论 SLNB技术已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操作尚需进一步规范,以降低假阴性的发生;假阳性和有争议的适应证问题仍需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组织和胆汁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生物质谱技术鉴定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胆囊胆汁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CRT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组织和胆汁中表达结果.结果 比较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患者组CRT表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证实了CRT在胆囊组织及胆汁中高表达.结论 CRT在胆固醇结石患者组的高表达,可能与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3.
探讨肠梗阻导管深度置管技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短期效果。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接受深度置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置管深度、腹围、胃肠减压引流量、NRS数字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136例患者置管成功,初始置管深度(213.4±29.7)cm;101例患者腹痛缓解,恢复排气排便,恢复肠内营养后拔除导管;22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6例;9例患者死亡,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深度置管技术可加大肠梗阻导管置管深度,使导管更加接近梗阻部位,充分减压近端肠管,迅速缓解梗阻症状,对粘连性肠梗阻及粪石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数字机器人在乳腺癌骨转移灶活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初步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在机器人辅助下行骨转移病灶穿刺活检术,10例行经皮徒手活检术。活检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机器人辅助活检组和对照组的病灶组织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中出血少,未损伤血管、神经和周围脏器,术后无相关穿刺并发症发生。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器人辅助活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2.5±3.54) min,与对照组徒手活检组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两组均取得有效病理结果,明确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结论 数字化机器人辅助穿刺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助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50%减体积肝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IPC组,检测术后2、6、24 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检测术后24 h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术后6、24 h ALT水平显著下降(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Control组肝细胞明显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IPC组损伤减轻;与Control组比较,IPC组MDA水平显著下降而SOD含量则明显增加(P〈0.01),肝组织中TNF-α和MPO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IPC明显减轻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再灌注损伤,其机制部分与增强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患者肝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与术前99mTc-MIBI显像的关系.方法 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经外周静脉注射20 mCi 99mTc-MIBI后15min和120min行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肿物部位的摄取比值.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手术标本中P糖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99mTc-MIBI SPECT检查,78例患者中68例肿瘤区域无99mTc-MIBI 摄取(87.2%);所有无99mTc-MIBI 摄取者其肿瘤区域均表达Pgp(P〈0.017).结论 术前99mTc-MIBI SPECT检查可以预测肝癌组织Pgp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8.
营养支持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原因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飞燕  许勤  陈丽  李菊芳  侯慧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94-1397
目的 系统回顾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相关文献,描述和分析影响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原因,为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所有已发表的关于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原因的文献,并采用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分析结果提示:禁食时间长、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提高缓慢、实施期间频繁中断营养支持、无流程管理是引起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主要原因;引起输注速度提高缓慢的因素主要为肠内营养不耐受;频繁中断营养支持的常见因素有管道问题、频繁及可避免的检查/护理操作等程序.结论 影响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原因较为多元、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预防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意识,加强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制定相关营养流程将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斑蝥素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斑蝥素处理PANC1、CFPAC-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化学法检测caspase活性;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斑蝥素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CFPAC-1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10μmol/L斑蝥素处理细胞72 h,PANC1、CFPA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分别达(52.95 +6.34)%和(71.21 +6.30)%。处理24h,PANC1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从7.35%增加到24.89%、6.36%增加到17.73%;CFPAC-1细胞从6.39%增加到24.70%、9.21%增加到12.58%(P值均<0.01)。PANC1细胞的caspase 8和caspase9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55.8±11.5)%和(194.6±14.7)%;CFPAC-1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82.5±24.3)%和(215.8±12.2)%(P值均<0.01)。促凋亡基因TNF-α、TRAILR1、TRAILR2、Bad、Bak和Bid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结论 斑蝥素通过激活Caspase、上调促凋亡基因及下调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指标与病理分子亚型、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8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资料,分析其与病理分子亚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直径≤2 cm及不平行于皮肤的肿块,以luminal B型最常见,luminal A型次之;直径>2 cm及平行于皮肤的肿块,仍以luminal B型最常见,HER2过表达型次之(P<0.05)。肿块直径≤2 cm、后方低回声(衰减)及不平行皮肤者多见于组织学Ⅰ、Ⅱ级,反之多见于Ⅲ级(P<0.05)。无论淋巴结转移个数多少,均以直径>2 cm及后方等回声(无改变)最常见(P<0.05)。不同超声BI-RADS分级的分子亚型或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BI-RADS4C级较多见,而有转移者BI-RADS5级较多见(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指标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分子亚型、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其预后提供影像学方面的支持,具备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