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回旋灸联合安普贴外敷治疗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2期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压力性损伤的常规处理,单纯治疗组在伤口处理20 min后给予安普贴水胶敷料覆盖;联合治疗组在伤口处理20 min后,采用回旋灸治疗,再采用安普贴水胶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25/25),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的84.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0.46±1.91)d,明显短于单纯治疗组的(14.09±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旋灸联合安普贴外敷治疗老年压力性损伤,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不同治疗周期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ASCI的时效关系。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分1、3、7、14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14d组评分高于3d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1d的脊髓组织广泛出血;3d的脊髓组织结构破坏较明显,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增多;7d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正常神经元减少;14d的脊髓组织形成大量空泡,炎性细胞浸润。夹脊电针组从3d开始可见神经元数量增多;7、14d两个时间点可见较大神经元,结构较好。TUNEL检测结果可见,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降低(P0.05),尤以14d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以显著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且治疗3d后即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恢刺肌起止点对脑卒中后患者肌肉痉挛及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科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期患者,均给予解语丹、补阳还五汤、左归丸合地黄进行中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恢刺手法的患者为研究组,常规基础上进行针灸法的患者为参照组。对比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痉挛(MAS)、下肢功能(FAM)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周、4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伸展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及伸展度指数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膝关节、踝关节MAS指数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周后显著MAS指数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2周、4周两组患者FAM指数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FAM指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恢刺肌起止点有利于下肢关节活屈曲活动度,提升肢体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双侧合谷,阳白和攒竹、四白和地仓分别连接电针,选用断续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百会、双侧运动区下1/5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法,乳突1穴、乳突2穴连接电针,选用密波。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耳后疼痛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升高(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  相似文献   
45.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主要采用针刺、艾灸、推拿、中药药浴、经皮穴位电刺激及耳穴贴压等方法, 或单独应用, 或综合运用, 或与内服中药联用, 可根据患者病情及依从性选择合适的疗法, 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制宜的独特优势。现有研究仍需进一步形成规范、公认的诊疗体系, 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探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改善CHF患者中医症候、心功能与活动耐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CHF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血清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与6MW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2....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醒脑阴阳透刺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MB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阴阳透刺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评分和斑块面积、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MDA、SOD、MB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和斑块面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斑块面积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MDA、SOD、MBP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DA和MBP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醒脑阴阳透刺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  相似文献   
48.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  相似文献   
49.
50.
针药结合治疗心律失常52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宏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针灸科张瑞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艳芬哈尔滨铁路卫校魏占庆心律失常为中老年内科的常见病,从1993年1月至1996年8月,我们采用以针刺为主,针刺与药物结合的方法治疗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