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5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与心脏舒张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50例,用HP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A峰/E峰面积(VA/VE)、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以及应用Killip分级判定心功能。结果 ①36例血管再通组与14例未溶通组之间,在年龄、性别、AMI部位、临床心功能、LVEF、FS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病史等方面均无显差异(P>0.05)。②溶通组与未通组相比,VA/VE比值明显低于未通组(1.0129±0.3427比1.3335±0.4077,P<0.01);VA/VE>1出现率少于未通组(47.2%比85.7%,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使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82.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栓塞并发症的预防刘英松,刘旭,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关键词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栓塞;华法令随着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适应证也较以前拓宽。栓塞是PBM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既...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时间的疗效及其有效时间窗。材料和方法: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其梗塞相关血管(IRA)有再灌注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71例,其中距发病≤6hIRA再通组57例,>6hIRA再通组14例。患者均于发病2~3周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测定AMI梗塞范围指数(梗塞面积与心室总面积之比,及二维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距发病≤6hIRA再通组的梗塞范围指数和LVEF分别为0.326±0.075和0.582±0.097,距发病>6hIRA再通组的梗塞范围指数和LVEF分别为0.373±0.071和0.508±0.077。两组间梗塞范围指数和LVEF均有显著差异。结论: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IRA早开通比晚开通者的心梗范围缩小,心功能得到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84.
24h动态心电囹(DCG)是属回顾性分析的~种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它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DCG结果能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但因在记录过程中,受检者处于自由活动状态下,放在佩带分析仪时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记录质量的优劣及成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我科于lop年4月一lop年3月共做DCG检查8253例,发生检查失败兀例,现将引起检查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三一般资料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5-82岁,平均58岁。采用美国新世纪4型磁带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量,观察室间隔缺损(VSD)术前和术后左室容量的变化,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容量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容量测定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对象为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28例VSD,均为手术所证实。所有...  相似文献   
86.
经食管左心系统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食管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像的成像技术,选择并确定对临床有诊断意义的超声心动图图像。方法:对10例心脏病患者及5例正常人进行经食管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下列图像对临床有诊断意义:(1)左心耳显像;(2)房间隔左房面显像;(3)二尖瓣鸟瞰观;(4)二尖瓣左室观;(5)室间隔左室面显像;(6)左房、二尖瓣和左室显像;(7)左室、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和主动脉显像;(8)主动脉瓣显像。结论:上述参考图像的确定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左心的结构和病变,而且为将来进行心脏外科的模拟手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7.
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及分型的意义。方法 8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为病人组,47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此试验,包括基础倾斜试验和异丙肾倾斜试验。结果 (1)不明是性主(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29.79%),异丙肾滴注后,试验阳性率明显增加,假阳性率相应增加。(2)试验阳性者晕即刻民基础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在所有试验阳性者中,血管  相似文献   
88.
普鲁卡因酰胺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在公认的VaughanWilliams分类法中,归类在Ⅰa类,即为钠通道阻滞剂,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奎尼丁相似:(1)主要抑制跨细胞膜的Na+内流,使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时程延长及传导减慢;(2)使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系统的第4相自动除极斜率降低,自律性下降。普鲁卡因酰胺的药理作用基本上与奎尼丁相似,但有以下特点:(1)抑制心脏传导作用以房室结以下为主;(2)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而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3)抗胆碱作用较轻;(4)无α肾上腺…  相似文献   
89.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早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24 h心电稳定性的影响,对发病≤6 h并接受P-PTCA治疗的22例AMI患者(P-PTCA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持续观察其24 h QT间期值(QT)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指标变化,并与15例梗死相关动脉(IRA)未通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①P-PTCA组的QT 24 h内逐渐延长,其最小值(术前1 h,346±16 ms)与最大值(术后第23小时,391±16 ms)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的变化趋势类同。②P-PTCA术前的心率校正QT(QTc)为388±15 ms,于术后开始迅速显著延长,至第2小时达高值(428±17 ms)后轻度缩短,然后又有逐渐延长趋势;对照组的QTc变化趋势与QT基本相同。③室性异位激动于P-PTCA第1小时(531±480次)较术前(185±120次)即迅速增加,主要见于术后的3 h内;对照组的室性异位激动在24 h内散在出现。提示AMI患者于P-PTCA早期心电不稳定性增加,此为IRA开通和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强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0.
1.1对象选择老年扩张型心肌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60~76岁。13例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8例。所有患人院前从未服用转换酶抑制剂,且除外任何原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扩大与心肌肥厚。在接受雅施达治疗的同时,继续用常规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