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 05—2005 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32.
加强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抗生素使用前的年代,IE患者很少存活.即使应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仍高达20%~25%.近50年来,IE的发病有增加趋势.国外报道,20世纪30年代,住院儿童中IE占1/4 500,而80年代占1/1 280[1].另有报道为1/500~1/1 000.IE患者中,无基础心脏病、新生儿及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病例的比例增多.病原菌中条件致病菌的比例明显增加.上述变化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增多,静脉内置管应用增多及风湿热病例减少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经肺热稀释法(TPTD)测量心输出量(CO)的准确性,以及该方法测量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用于评价容量负荷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10只幼猪,体重(20.6±1.9)kg。分别在基础血容量、高血容量和低血容量状态下进行同步的肺动脉热稀释法(PATD)测量CO(COPA)和TPTD测量CO(COTP)、ITBVI,每种状态下连续测量3次,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分析不同血容量状态下CVP、ITBVI与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的相关性。结果 共进行90次同步热稀释法测量CO。COTP与COPA相关系数为0.977(P<0.001),平均偏差为(0.25±0.26)L/min(95%CI:0.20~0.30 L/min,P<0.001)。COTP变异系数为3.7%,COPA变异系数为5.4%。与基础血容量状态比较,高血容量状态下CVP和ITBVI均显著升高(P=0.002、0.019),低血容量状态下ITBVI显著下降(P<0.001),但CV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相关分析显示ITBVI与CI和SVI在基础血容量状态下呈高度正相关(r=0.741,P=0.014;r=0.885,P=0.001),在高血容量和低血容量状态下均无显著相关性;CVP与CI和SVI在各种血容量状态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PTD在不同血容量状态下测量CO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理想,其测量的ITBVI与CVP比较可更有效地反映容量负荷。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波生坦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E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12例儿童CHD-PAH发展为ES患儿,给予波生坦口服(7±2)个月.随访评估服药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D)、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导管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阻力指数(PVRI)、肺/体循环流量比(Qp/Qs)、肺/体循环阻力比(Rp/Rs)]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12例患儿平均6MWTD从(429±104)m增加至(475±88) m; 15例患儿SpO2从(87±4)%提高至(8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心功能分级保持稳定.22例患儿服药前均行心导管检查,其中15例患儿服药后再次接受心导管检查,其血流动力学参数mPAP从(75±10)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74±11) mm Hg,PVRI从(23±10) Wood* m2下降至(20±6) Wood*m2,Qp/Qs从(0.9±0.3)升高至(1.0±0.3),Rp/Rs从(1.1±0.4)降至(0.9±0.3),但样本量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对波生坦耐受良好.结论 服用波生坦可改善CHD-PAH发展为ES的儿童患者的6MWTD、SpO2等指标,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5.
电子束CT(EBCT)有高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横断面成像避免了影像重叠 ,有利于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空间位置及连接关系 ,对复杂心血管畸形的节段分析有重要价值。电子束CT检查具有安全、迅速、无创的优点 ,故更适用于小儿〔1〕。对于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磁共振 (MRI)检查有一定的价值 ,但因扫描时间长 ,肺动脉与肺静脉同时显像 ,呼吸和心动伪影使诊断受到限制。螺旋CT及EBCT检查均可以清楚显示血栓部位、形态、与管壁关系及内腔受损情况 ,而后者扫描速度快 ,没有移动伪影 ,图像更清晰 ,更有利于三维…  相似文献   
36.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左心房被纤维肌性隔膜分为与肺静脉连接的附房和与左心耳、二尖瓣相连的真房。我院自 1987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小儿三房心 35例 ,31例经手术治疗 ,术后死亡 8例 ,余痊愈出院。4例未手术的患儿 2例死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 ,1例因心肌炎出院 ,1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此症临床易被漏诊、误诊 ,现作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性 16例 ,女性 19例 ,男女比例为 1:1 2 ;年龄 38d~ 13岁 ,平均为 5 2岁。35例三房心患儿中 2 2例 (6 3% )同时存在并发畸形 ,其中肺静脉异位引流 6例 ;其他包…  相似文献   
37.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可  韩玲  戴汝平  周其文  罗毅  梁永梅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44-445,I003
患儿男 ,5岁 7个月。生后 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曾发育较差 ,活动量大时气促。体检 :血压 :左上肢 110 /70mmHg(1mmHg =0 133kPa) ,右上肢 10 0 /70mmHg ,双下肢 130 /80mmHg;P2亢进 ,胸骨左缘 2~ 3肋间可闻及 2 /6级收缩期杂音 ;口唇及指端发绀。经皮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左上肢 0 89,右上肢 0 90 ,左下肢 0 90 ,右下肢 0 86。心电图 :窦性心律 ,电轴右偏 ,右室肥厚。X线检查 :两肺血增多 ,肺动脉突凸显著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例 :0 5 4。超声心动图 :距主动脉瓣上 17mm的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隔巨大回声缺失约…  相似文献   
38.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常见心脏病,发病率约0.6%~0.8%,在北京地区已占出生缺陷第一位。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估计约15万。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手术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开胸创伤大,恢复慢。自60年代,Rashkind的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和Porstmann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成功,开创了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先心病的先河,随着所用材料及工艺的不断研发与完善,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临床应用方面才得以更充分的发展。介入治疗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不失为很有前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下面就先心病的介入性治疗历史进展(包括堵闭装置的进展),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等详述如下,以便大家对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封闭器在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肌部VSD封闭器对9例低体质量婴幼儿PDA进行介入治疗,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6~21个月,体质量5.5~10 kg。本组病例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检查。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者8例,轻、中及重度分别为2例、5例及1例。肺/体循环血量比(QP/QS)为1.94~2.87,肺血管阻力指数(TPRI)1.82~4.7wood/m2。造影示4例为粗大PDA,1例为漏斗腔大的PDA,4例漏斗腔短小,其中1例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左位PDA,PDA距左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近。9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释放封闭器前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未发生医源性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及血管内膜损伤。术后随访无封闭器脱落、残余分流,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较术前明显减小,4例合并二尖瓣反流者3例减轻。结论:对于低体质量婴幼儿粗大、漏斗腔短小或应用常规PDA蘑菇形封闭器治疗效果不佳的PDA,应用肌部VSD封闭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断治疗,在儿科学和心脏外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已成为小儿心内外科的联合医疗任务,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心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38年,Gross及Hubbard首先成功地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953年Gibbon首次使用体外循环于房间隔缺损(ASD)手术,近60余年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