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炎症29例、结核18例、肿瘤(包括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纵隔神经母细胞瘤)12例的CT检查资料,对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肿大淋巴结的面积(S)及最短径(D)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炎症组与结核组间肿大淋巴结面积及短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核患儿纵隔淋巴结肿大程度明显高于炎症组;在强化程度和方式上,肿瘤组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倾向于完全强化(P值),而中央低密度,增强环状强化伴钙化则是结核感染的较具特征性征象,肿瘤及炎症则少见此征象;出现3组和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倾向于结核和肿瘤的诊断(P值).结论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面积、短径、密度及分布对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别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接诊治疗的58例疑似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3例,对患儿均进行CT和MRI检查,记录CT和MRI检查结果,记录轻度、中度、重度患儿例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和符合率及基底节区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发生率。结果 2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病理分级为: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3例; CT检查结果为:3例病理为轻度患儿,CT诊断为正常新生儿,1例病理为中度诊断为重度,1例病理为重度诊断为中度;MRI检查结果:重度检查无误差。MRI检查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100. 00%(23/23)、86. 96%(20/23),高于CT检查的86. 96%(20/23)、69. 56%(16/23)(P <0. 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均为4. 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低于CT检查[0%比17. 39%(4/23)](P <0. 01),MRI检查对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高于CT检查[8. 69%(2/23)比0%](P <0. 01)。结论 MRI较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但CT更容易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更易检出基底节区出血。  相似文献   
13.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右侧阴囊5例,左侧阴囊2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2例其内见低密度区;1例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5例肿瘤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达周围强化血管程度,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AFP术前增高6例,术后增高1例.结论 小儿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测定有助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 三维图像显示技术在小儿脊柱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X线平片显示或疑诊的不同类型的脊柱发育异常患儿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将检查结果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 11例中,X线平片确诊7例,疑诊2例;CT平扫确诊9例,通过MPR和SSD,11例均得到确诊;三维重建技术显示了病变部位精确的解剖学改变和空间结构.结论 螺旋CT三维图像显示技术在病变的确诊、对病变部位解剖学细节的精确显示以及对病变的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普通X线平片,在小儿脊柱发育异常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