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9岁.2009年5月因"左膝关节疼痛,长时间行走后加重"入院.查体:左股骨远端有压痛,未扣及包快及波动感,无红肿,无骨磨擦感,局部温度无升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52例连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SA发现52例患者18例出现颈内动脉闭塞,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8例,6例双侧重度狭窄.52例患者中出现前交通动脉代偿18例,后交通动脉代偿8例,前后交通动脉同时代偿12例,14例患者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代偿组与后交通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12.42和15.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代偿.NIHSS评分与血管代偿及阻塞位置显著有关.DSA对侧支循环的判定在治疗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3.
卢蓉  李雪  刘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45-244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我科行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1758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心理疏导、呼吸和屏气训练等一系列健康教育,结果:5例检查失败,1753例成功完成检查,图像均达到优良标准。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控制心率及呼吸配合,提高64排CT冠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4.
体内金属异物常因意外事件或医源性操作失误所致,以铁屑、断针等常见.多数情况下医师仅需要确切的病史和异物的种类就可以判断异物的存在,但进入身体深处的异物定位诊断仍有一定难度.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lO月经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并手术取出的17例深部异物,并探讨64层螺旋CT对体内深部异物的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肿瘤最大灌注区波谱分析在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8例)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扫描,将原始图像导入ADW4.3工作站,对DSC灌注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脑血容(cerebralbloodvolume)图。通过观察DSC最大血容灌注图在以下区域选取感兴趣区:①瘤体最大灌注区;②瘤周区;③对侧正常白质区。分别测定各区域内Cho/Cr、Cho/NAA 及NAA/Cr比值,同时观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情况。参照最大灌注层面进行二维多体素波谱扫描并比较肿瘤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该区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率。结果 常规MR扫描低级别胶质瘤多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肿瘤坏死少见,占位效应较轻;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8例未见强化呈轻度强化。高级别胶质瘤多呈以稍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肿瘤可见不规则液化坏死区,7例未见强化或呈轻度强化。以明显强化作为诊断高级别肿瘤的标准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42.1%。低级别胶质瘤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Cho峰不同程度增高,NAA 峰中度或轻度减低,Cr峰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出现乳酸峰(2/19,10.5%),1例出现脂质峰(1/19,5.3%)。高级别胶质瘤瘤体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明显升高的Cho峰和明显减低的NAA峰,Cr峰略降低或无明显改变,其中3例出现乳酸峰(3/28,10.7%),10例出现脂质峰(10/28,35.7%)。瘤周区磁共振波谱曲线多表现为Cho峰升高,其升高程度较瘤体区低,Cr峰与NAA 峰较对侧正常白质组织区减低,但大多仍高于瘤体最大灌注区。统计学分析提示瘤体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 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o/Cr诊断界值为2.08时,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47.4%,而Cho/NAA诊断界值为3.37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89.5%。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ho/Cr、Cho/NAA及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选取胶质瘤最大灌注区进行波谱分析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该区域的波谱代谢信息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定。  相似文献   
66.
目的采用原位移植脑胶质瘤模型,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评估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15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脑原位移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模型,移植后的3天、7天、10天、15天、20天和25天行常规MRI及PWI,每个时间点扫描完毕后经4%多聚甲醛左心室灌注获取脑组织标本进行相关病理分析。结果移植后10天在MR T2WI上观察到高信号肿瘤形成,肿瘤在15~20天时间段内生长迅速,4个观察点(10天、15天、20天、25天)的肿瘤体积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生长区域在PWI上显示为高灌注,并且不同时间点间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染色显示肿瘤微血管多集中在肿瘤周边,不同瘤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差异显著(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阳性细胞见胞质内棕色或棕褐色颗粒,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标本的VEGF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点的rCBV和MVD值以及VEGF阳性细胞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rCBV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肿瘤微血管的动态变化,与病理指标MVD以及VEGF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无创性指标术前评估胶质瘤微血管的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67.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 6 2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 ,分析手术疗效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 73% ,其中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排便的有效率分别为77%、80 %、71%、86 %和 97%。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确认无效后 ,方可考虑外科治疗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8.
脑动脉CT可视化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脑动脉及颅底CT可视化模型进行脑动脉解剖学教学,评价该模型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CT机对10例健康体检者行脑血管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ADW 4.2工作站利用VR、MIP及CPR进行颅底及脑动脉重建,完成颅底及脑动脉CT可视化模型,并应用于解剖学教学。选用10个有关颅底及脑动脉解剖学基本问题对30名实习医师(第一组)和30名进修医师(第二组)于授课前后进行两次测试,以评价脑动脉CT可视化模型的教学效果。结果脑动脉CT可视化模型显著提高了两组学生的平均测试成绩,授课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成绩上升幅度分别是36%(P<0.01)和24%(P<0.01)。课后学生对脑动脉CT可视化教学模型均反应良好。结论脑动脉CT可视化模型提供一个创新性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颅底及脑动脉复杂解剖结构及其空间关系的理解。随着进一步对脑血管及颅内疾病CT可视化模型的研制,CT可视化模型可用于指导外科手术和外科教学。  相似文献   
6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体检发现肺部包块27年,因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未予重视和治疗,近期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呼吸困难而就诊。影像学表现:64层螺旋CT平扫见左肺下叶类圆形致密影,有轻度分叶,周嗣见迂曲的血管影,病变大小3.5cm&#215;3.7cm&#215;4.7cm,边缘光滑.CT值25~40Hu(图1A)。增强扫描病变立即明显均匀强化,CT值520~540Hu,边界更为清楚,其强化程度与左心房一致,并见粗大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与之相连(图1B)。多层螺旋CT衄管成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2A)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etion.MIP)(图2B)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情况及三维关系,可见球形膨大的血管瘤囊分别与增粗的左下肺动脉及肺静脉相连。因此,此例患者诊断明确,即左肺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70.
盆腔脏器多重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病人盆腔器官及盆底形态结构变化。方法:对38例OOC病人及12例正常自愿受试者行排粪造影检查,结合盆腔、膀胱造影,及在女性阴道内放置浸钡标志物(以下简称“多重造影”)测量肛直角、会阴位置、盆底腹膜位置、膀胱位置情况。结果:经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37例,直肠前突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经物理检查上述诊断分别为12例、4例、1例,所有病例均得到造影证实。多重造影检查还发现盆底及腹膜疝9例,膀胱脱出6例,会阴下降综合征3例,子宫后倒或脱垂10例。与对照组相比,OOC组力排相肛直角增大,静息相及力排相会阴异常下降,力排相Douglas陷凹加深;OOC组中有泌尿系症状者静息相及力排相膀胱异常下降。结论:多重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和直肠前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物理诊断;对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诊断的盆底腹膜疝,以及膀胱、子宫和阴道脱出提供了诊断依据,有助于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