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摘要:水质监测与评价是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并掌握水质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与流程,对于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国内水质监测与评价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现场教学环节、拓展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等改革措施,将实验教学与校园环境监测紧密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雷公藤成分与毒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雷公藤毒性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药效成分,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雷公藤高效低毒制剂研发有指导意义,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雷公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中药药理的整体性目前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溶血磷脂酸(LPA)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L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LF-1细胞,以不同浓度(0、1、3和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6、12和24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0、0.1、1和10 μmol/L)或JNK抑制剂SP600125(0、0.1、1和10 μmol/L)预孵育细胞30 min后,用LPA(10 μmol/L)刺激2或6 h后,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MCP-1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 mRNA的表达水平。用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预孵育30 min,以浓度为10 μmol/L的LP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5、30和6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c-Jun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并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LPA的浓度为10 μmol/L时,HLF-1细胞释放MCP-1蛋白的量是对照组的2.4倍(P < 0.05);细胞在LPA处理24 h后,MCP-1蛋白的释放量较对照组增加约1倍(P < 0.05)。LPA可诱导HLF-1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并呈时间效应,LPA处理2 h后,MCP-1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5.3倍(P < 0.05)。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和JNK抑制剂SP600125均可显著抑制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 mRNA表达及MCP-1蛋白释放。Bisindolylmaleimide I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60%(P < 0.05),浓度为3 μmol/L时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40%(P < 0.05);而SP600125的浓度为1 μmol/L时可阻断LPA诱导的HLF-1细胞MCP-1蛋白释放量的78%(P < 0.05),对MCP-1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达87%(P < 0.05)。10 μmol/L的LPA可显著诱导HLF-1细胞c-Jun磷酸化,同时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I(1 μmol/L)可显著抑制LPA(10 μmol/L)诱导的HLF-1细胞c-Jun磷酸化。结论:PKC与JNK通路均参与LPA诱导HLF-1细胞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对Trx2、ASK1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补骨颗粒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应用膜联蛋白V-FITC/PI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电泳分离蛋白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Trx2、ASK1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培养15 d左右铺满80%~90%的培养皿,大部分细胞呈梭形。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空白血清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2.80%,明显高于含药血清组(P0.05),而20%含药血清组(15.91%)与30%含药血清组(17.93%)的细胞凋亡率又明显低于10%含药血清组(21.58%),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含药血清组Trx2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多,以10%含药血清组的表达量最多;空白组与10%含药血清组的ASK1与Caspase3的表达量比20%与30%含药血清组多。结论补骨颗粒可以通过激活Trx2信号通路而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双酚A (BPA)和己烯雌酚(DES)单独和联合作用于未成年雌性SD大鼠后的雌激素效应,为进一步阐明环境雌激素(EEs)的危害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未成年雌性SD大鼠(21d),分为BPA (200、400和800 mg·kg-1)组,DES (15和150 μg·kg-1)组和BPA+DES (100 mg·kg-1 BPA+7.5 μg·kg-1 DES,200 mg·kg-1 BPA+7.5 μg·kg-1 DES,400 mg·kg-1 BPA+7.5μg·kg-1 DES,400 mg·kg-1 BPA+75.0 μg·kg-1 DES)联合组,同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宫腔腺体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结果:800 mg·kg-1BPA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和宫腔腺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15和150 μg·kg-1DES组及各剂量联合组大鼠子宫湿质量、子宫/体质量比、子宫腔内膜上皮高度、宫腔平滑肌厚度、宫腔腺体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各剂量联合组大鼠上述指标与各剂量D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和DES在单独作用时均具有雌激素活性,BPA联合DES的雌激素效应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制备雷公藤提取物(ETW)固体分散体(ETW-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ETW-SD。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以及雷公藤内酯甲为评价指标,通过体外溶出度、电子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ETW-SD进行表征。结果 ETW-SD的最优处方为ETW-PEG 6000-F68(1∶2∶1)。与原料药相比,在60 min内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度分别提高了3.32倍,雷公藤次碱提高了2倍,而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度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结直肠癌病人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探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药效、毒性与给药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新鲜的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检测模型的溯源性;分别给予5、10、20、40、60 mg/kg浓度的5-Fu,测量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等。结果成功建立PDX模型,溯源性高达99.96%。5-Fu 5、10、20、40、60 mg/kg剂量组对应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3%、49%、68%、92%、100%。其中,40 mg/kg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剧减,60 mg/kg剂量组死亡率达100%。结论5-Fu的体内抑瘤效果及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10~20 mg/kg剂量的5-Fu较适合PDX模型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河北省中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抽取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选择其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睡眠时间与自我报告糖尿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睡眠时间为6~8 h/d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OR=0.575,95%CI:0.407~0.813)。在女性、农村和45~59岁中老年人群中,每日适当时长的睡眠(6~8 h/d)能够将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至睡眠时间过短者(<6 h/d)的0.486倍、0.472倍和0.432倍(95%CI:0.327~0.724;95%CI:0.304~0.733;95%CI:0.221~0.844)。 结论 每日6~8 h的睡眠时间能降低河北省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槲寄生滴眼液对治疗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效果。方法:取健康雌兔36只将24只雌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处理后,将这24只受试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均为右眼):对生理盐水组(A组)、槲寄生滴眼液组(B组),连续滴眼2个月,每日4次。剩余的12只雌兔(C组)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眼部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对受试兔行基础泪液分泌(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蛋白测定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A、B 2组干预前SIT、F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假手术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A、B组SIT、FL评分较干预前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B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各时间点SIT、FL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干预2个月后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B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较直,与正常雌兔上皮下神经比较数量稍有减少。而A组角膜上皮下神经及角膜基质层神经干弯曲,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槲寄生滴眼液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应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子宫主要由腔上皮、腺体、基质和肌层组成,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围种植期的子宫内膜通过容受性的建立以及蜕膜化为胚胎种植和胎盘发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在临床辅助生殖诊疗中,胚胎方面的质量评估已有多种手段,而子宫内膜的异常被认为是目前急需克服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文章从子宫的解剖结构出发,探讨了围种植期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与分子基础,以期为临床辅助生殖诊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