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TDM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患者,对进行伏立康唑TDM的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仅有3例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4例血药浓度偏高,1例血药浓度偏低。在伏立康唑TDM指导下进行方案调整,最终5例患者血药浓度达标,2例患者更换为其他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伏立康唑TDM可指导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ICU内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S、SAS情绪评分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S、SAS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F、LVEDd和LVESd心功能指标水平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索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年龄(74.7±7.2)岁;选取同期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的老年非心房颤动患者90例为对照组,年龄(73.9±7.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LAD、hsCRP、脑钠尿肽等指标。将心房颤动组分为阵发性(n=25)、持续性(n=30)、永久性(n=35)心房颤动3个亚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LAD、hsCRP、脑钠尿肽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组LAD扩大[(4.23±0.44)比(4.01±0.49)cm]、hsCRP[(4.52±1.06)比(3.78±0.94)mg/L]、脑钠尿肽[(48.47±15.32)比(28.54±14.66)ng/L]显著升高(均P0.01)。(2)心房颤动3个亚组比较: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LAD[(3.91±0.35)比(4.27±0.43)比(4.53±0.31)cm]、hsCRP[(3.61±1.22)比(4.67±1.22)比(5.30±1.25)mg/L]、脑钠尿肽[(37.56±14.77)比(46.73±15.32)比(61.14±15.12)ng/L]逐渐升高(均P0.05);(3)相关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组LAD与hsCRP、脑钠尿肽呈正相关(分别r=0.551、0.644,均P0.05)。心房颤动3个亚组中也发现LAD与hsCRP、脑钠尿肽呈正相关(均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hsCRP及脑钠尿肽水平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443(0.635~3.867)、1.932(1.332~2.786)和3.427(2.246~4.984)。结论 LAD、hsCRP、脑钠尿肽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54例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癌患者胸内各组淋巴结转移频度,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肺癌类型、原发部位、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肺癌患者中,共清扫胸内淋巴结748组,其中有133组淋巴结存在转移癌,74例发生胸内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8.1%。第4、5、6、10、11组淋巴结转移频度高于第1、2、3、7、8、9组淋巴结。中央型肺癌患者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51.2% vs. 28.4%,P<0.05)。肺下叶癌患者第7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肺上(中)叶癌患者。Ⅲ期肺癌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跳跃性N2转移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将淋巴结转移分为3组:无淋巴结转移(Ng0),1~3组淋巴结转移(Ng1),4~6组淋巴结转移(Ng2)。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分组、淋巴结分期、T分期、肺癌类型与肺癌预后显著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分组、淋巴结分期及T分期为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肺癌淋巴结转移多以肺叶、肺门或肺根部淋巴结转移频度高;肺癌淋巴结转移率与TNM分期、肺癌类型相关;淋巴结转移组数、淋巴结分期及T分期与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爱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HIV)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系统-CD4+T淋巴细胞,造成 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后导致 AIDS[1],AIDS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与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96.
随着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强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在临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小肠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小肠移植的自身特点,小肠移植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器官移植,小肠移植的风险和困难也比其他器官移植术大,因此,小肠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移植肠获取和保存、排斥反应防治、营养支持和感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对小肠移植术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牙周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100例牙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中医治疗组50例牙周病患者中,显效为28例,16例有效,总有效率超过8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论:与西医治疗牙周病比较来看,中医治疗牙周病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总结手助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手助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我科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施行的15例手助式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结果 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1~46岁;其中1例采用Endo-GIA行一级脾蒂离断术,其余均通过超声刀及血管夹行二级脾蒂离断术,2例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7.4±30.3) min,出血量20~450 mL,平均(178.0±137.7) mL,术后引流管于2~5 d拔出,住院时间8~10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助法能够明显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的危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为Ⅰ~Ⅱ级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4μg/ml)、咪达唑仑0.03 mg/kg(0.24 mg/ml)和等量(0.125 ml/kg)生理盐水(5 min注射完毕)。5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 min注射完毕),观察并记录有无肌阵挛发生及肌阵挛的严重程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分别经静脉预先注射0.5μg/kg和0.03 mg/kg后,再给予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7.5%,而对照组肌阵挛的发生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咪达唑仑0.03 mg/kg预处理都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且两者预处理的效果相当。右美托咪定在辅助麻醉方面具有镇静、镇痛,减少麻醉剂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无呼吸抑制等特点,更适合与依托咪酯联合使用作为全麻诱导用药。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37-14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全国医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对2013~2015年各年某日0:0~24:00时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三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404例,实查率均为100%,各年现患率分别为5.77%、3.61%、5.19%,3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