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晓玲 《河北医药》2007,29(7):688-689
目的 分析桥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8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8例中,头晕28例,占58%;单纯一侧肢体瘫痪36例,占75%;一个半综合征3例,占6%;闭锁综合征1例,占2%.结论 桥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梗死相似,而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并不多见,及时行头颅常规MRI和DWI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  相似文献   
82.
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患者情绪和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大学生失眠患者情绪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抽样调查.选取30名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瑜伽功)8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觉醒及睡眠脑电比较训练前后失眠患者情绪及脑功能的改变.结果 放松训练后受试者SAS得分降低,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觉醒期患者α波增加,β波下降,α波分布正常,电压增高.睡眠期睡眠潜伏期减少,总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动眼睡眠时间延长,非动眼睡眠3、4期时间延长.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改善大学生焦虑状况,改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恢复、提高脑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可以作为诊断脑梗死急性期的早期生化检测指标,达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的目的.方法: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浆hcy平均水平为(23.56±4.6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cy平均水平(11.28±2.19)μmoL/L,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46例,所占比例为47.9%,对照组Hhcy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Hhcy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Hhcy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对133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轻型卒中组)及155例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致残性卒中组)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轻型卒中组与致残性卒中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高脂血症、心房纤颤(房颤)、高尿酸血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轻型卒中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比率最高(45. 1%),穿支动脉闭塞性脑梗死(PAD)次之(42. 1%),其次依次为不明原因性缺血性卒中(UE)(7. 52%)、心源性脑栓塞(CS)(4. 51%)和其他病因型缺血性卒中(OE)(0. 75%);致残性卒中组LAA比率最高(65. 16%),PAD次之(16. 13%),其次依次为CS(9. 68%)、UE(8. 39%)和OE(0. 65%)。两组间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 02,P 0. 0001)。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轻型缺血性卒中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最常见病因均为LAA、其次为PAD。轻型缺血性卒中的UE比率高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而CS的比率低于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73岁,因双眼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四肢无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05年12月19日收入我科。既往2型糖尿病史10余年。半年前右肾透明细胞癌切除,术后应用白细胞介素一2(商品名:远策欣)200万U,1次/d,连用15天,2个月1疗程和γ-干扰素(商品名:英特龙)300万U,隔日用1次,应用至本次住院。入院查体:双眼睑下垂均在9~3点,临床绝对记分2分。双眼上睑疲劳实验左:30s,右:30s,临床记分2分。眼球水平向活动内收露白加外展露白3mm,临床记分1分。上肢疲劳试验5s,临床记分4分。下肢疲劳试验10s,临床绝对记分4分。噘嘴不能,面具样面容,临床记分4分。不能进普食,只能进半流食,临床记分6分。平地行走时气短,临床记分4分。  相似文献   
8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期达到早期防治,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1周内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硬化斑数量及回声特征。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和不稳定斑块对脑梗死的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检出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两者同时存在差异性更明显.结论 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88.
自由基损伤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由基损伤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72例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10例脑梗死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及150对照者进行研究,所有受检者在入院时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铁蛋白、过氧化脂质(LPO)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CSS评分为(17±2)分,急性脑梗死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CSS评分为(13±3)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LPO水平高于脑梗死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及对照者,而SOD、GSH-Px的活性低于脑梗死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及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基损伤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弥散张量的参数变化及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以早期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入院及治疗后分别行NIHSS评分记为NIHSS1、NIHSS2,常规MRI、DWI、DTI/DTT检查,分析病灶FA值的变化及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①梗死灶FA值降低百分比和NIHSS1相关(r=0.411,P<0.01)。②45例患者中,皮质脊髓束完整(1级)者15例,病灶致使皮质脊髓束受压、移位(2级)者20例,皮质脊髓束中断(3级)者10例。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NIHSS2相关(r=0.894,P<0.01)。结论病灶FA值下降越明显,患者病情越重;皮质脊髓束破坏越严重,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