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利用增强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时肝内外血管直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HB、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动态增强MRI显示的肝内外血管的直径,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右静脉(rs=-0.492)、肝中静脉(rs=-0.545)和肝左静脉(rs=-0.423)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门脉右支(rs=0.573)、门脉主干(rs=0.598)、脾静脉(rs=0.478)和肠系膜上静脉(rs=0.510)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脉左支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P均>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静脉逐渐变窄,门脉系统逐渐增宽,肝周动脉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征象。结果:直接征象:肿块或结节197例,钙化59例;间接征象:腺体结构紊乱,皮肤增厚内陷,乳头内陷,Cooper氏韧带角状增粗。乳后间隙模糊或消失等。结论:钼靶X线摄片是检查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正确合理运用钼靶X线摄片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观察、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毗邻解剖关系及乳突的形态学指标,分析面神经管垂直部和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部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1. 评价CT影像测量相关结构的正确性,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的距离,在矢状平面上测量乳突的前后径(外耳道下壁最低点至乳突后缘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外耳道下壁至乳突尖的垂直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的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 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236侧),其中男性55例(110侧),女性63例(126侧),行颌面部CT扫描。如上选择层面,并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及乳突前后径和高度的距离,以乳突前后径与高度乘积的1/2定义为乳突面积,以乳突面积的大小来定义乳突气化程度,同时将乳突面积分别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距离分别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 1. 标本部分: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在体研究: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距离之间呈负相关性,且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门后缘有相关性,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乳突发育气化好,面神经垂直部位置偏前。 CT检查可以明确面神经管垂直部与外耳道后壁的关系,有助于耳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对术中重要结构损伤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4.
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右颈部包块1年,肿胀伴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畏寒发热、潮热及盗汗症状,否认既往有结核肝炎病史.入院查体:心肺肝脾及耳鼻咽喉无异常,右侧下颌角下及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扪及一包块,约4.0cm×5.0cm×3.0cm大小,表面皮温略高、有轻微触痛、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差.抗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面神经管垂直部(vertical facieal nerve,VFN)毗邻解剖关系的显示与测量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标本研究: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分别测量VFN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乙状窦沟前壁、颈静脉窝的水平距离,以及外耳道后壁至乙状窦沟前壁之间水平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自愿者118人(236侧),其中女63人(126侧),男55人(110侧);行颌面部CT扫描.测量指标同标本研究.结果 (1)标本研究: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研究:VFN距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为耳科、面神经疾病及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术式选择和避免术中意外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6.
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经导管血管内栓塞(TAE) 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肝脏血管瘤病例,以1∶1 无水乙醇与碘化油乳剂5 ~20 ml 行肝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其中,5 例行肝右动脉分支栓塞,1 例行肝左动脉栓塞,2 例行肝固有动脉栓塞。栓塞后临床症状减轻、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及肿瘤内碘化油均匀聚集。结论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脏血管瘤可导致肿瘤完全坏死,疗效肯定,可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7.
原发性腹腔多发黑色素瘤临床罕见。现将我院搜集的2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例1 女,36岁。左中下腹胀痛1年多,加重伴低热、消瘦、排便困难2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色素斑痣,左中下腹扪及多个界限不清肿块。B超示左中下腹囊肿伴不全性肠梗阻。CT增强检查:示左中下腹肠系膜及大网膜上多个境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直径2~9cm,呈均匀强化,CT值71~73HU。较大肿块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CT值36~40HU(图1)。左下腹大网膜上还见一直径约9cm囊状强化肿块,壁光滑,囊内为均匀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168.
先天性囊肿眼CT表现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囊肿眼或先天性囊状眼(congenitalsysticeye)临床极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10个月。因出生时发现右眼眶内无眼球,右下睑皮下有一蚕豆大小、质软的包块,1个月前包块明显长大而就诊。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无异常,家...  相似文献   
169.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削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扫描面HR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女性(5.29±2.44)mm,右侧(4.55±2.21)mm,左侧(6.04±2.45)mm;男性(5.54±2.58)mm,右侧(4.99±2.46)mm,左侧(6.09±2.61)mm;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右侧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18岁,19~35岁,36—60岁,〉60岁),女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60岁组与19~35岁组、36~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18岁组与19—35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统计分析,≤18岁和19~35岁这两个年龄组男、女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影像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HPC的认识及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9例HPC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CTA及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HPC均为单发病灶,具有颅内脑外肿瘤的征象,瘤周多有轻中度水肿,7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例见“脑膜尾征”,CTA可显示瘤体及瘤周丰富的血管影。9例免疫组化均显示波形蛋白(Vim)、CD34及CD99阳性,5例增殖细胞抗原Ki-67表达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但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