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肖正远  戴贵东  兰永树   《放射学实践》2011,26(2):226-227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肩袖损伤、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峰撞击学说由Neer教授于1972年首先提出,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所致。在放射摄影术中,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方法 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病变发生在腰椎18例,胸椎2例,胸腰段1例,腰骶段3例.21例为相邻2个椎体破坏并累及椎间盘,3例为单节椎体破坏未累及椎间盘.骨质破坏、增生硬化、骨髓水肿并存,椎体破坏塌陷程度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脊柱曲度多正常.T1WI椎体破坏及受累椎间盘分界欠清并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STIR为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为低信号(各序列);骨髓水肿为高信号(STIR).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椎旁脓肿9例,硬膜囊及蛛网膜下腔受压18例,脊髓受压7例.结论 化脓性脊柱炎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以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分析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在MSCT上的影像特征,提高MSCT对该部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肝肾间隙巨大肿瘤患者,通过对肿瘤在MSCT轴位与在后处理MPR、VR两种图像上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并同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MPR与VR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的定位优势及对肿瘤定位有价值的影像表现。结果:26例肝肾间隙巨大肿瘤,其中CT轴位定位诊断:肝脏来源8例,右肾来源6例,肾上腺来源7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诊断:6例来源于肝脏,6例来源于右肾上极,9例来源于右侧肾上腺,5例来源于腹膜后其它组织。同手术与病理结果(肝脏来源6例,右肾来源7例,右肾上腺来源8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对照,CT轴位定位准确22例,占85%;CT轴位与MPR、VR相结合,定位准确25例,占96%;两种方法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优势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2例急诊脏器出血患者均采用右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找出责任血管,实施栓塞术,闭塞出血动脉,阻断出血来源,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结果 32例急诊脏器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后均明确诊断,急诊介入治疗后血压逐步回升平稳[(90~120)/(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结论利用介入治疗手段是治疗内脏出血和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出血,救治生命的一个快捷、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8.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因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颈部包块,约蚕豆大小,无痛性渐进性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包块逐渐消退,停药后再次肿胀,遂到本院就诊。查体:右侧颌下区扪及大小约为2cm×3cm×3cm的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活动度一般,质地中等。既往史、家族史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CT示右侧颌下区囊实病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低密度影,囊性密度CT值约为40 Hu,增强见病灶边缘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明显强化,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分界模糊(图1);MRI 平扫示右侧下颌下腺后上方、腮腺深面见不规则混杂信号肿块影;T2WI/STIR上病灶呈稍低信号,周围见环形高信号及病灶内偏外侧小斑片状稍高信号(图2);T1WI上病灶呈等高信号,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规则环形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图3)。综合影像诊断:右侧颌下区肿瘤病变,初步诊断:神经鞘瘤。手术所见:右侧颌下区见一大小约为2cm×3cm×4cm囊性肿块,内含灰白色液体,略呈豆腐渣样,颈内静脉与肿块粘连紧密,肿块深面与颈内动脉相邻,分离后见肿块向下颌角内侧走行,与胸锁乳突肌肉及周围肌群有粘连。病理诊断:鳃裂囊肿伴胆固醇结晶沉积及异物巨细胞反应(图4)。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特点、ADC值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及ADC值对判断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7年12月18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平均ADC值(均取4~6个区域,取平均值),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脑膜瘤各亚型间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囊变区与瘤周水肿平均ADC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区分肿瘤实质、囊变区及瘤周水肿,但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甄别需结合常规MRI与增强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利用增强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时肝内外血管直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HB、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动态增强MRI显示的肝内外血管的直径,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肝右静脉(rs=-0.492)、肝中静脉(rs=-0.545)和肝左静脉(rs=-0.423)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门脉右支(rs=0.573)、门脉主干(rs=0.598)、脾静脉(rs=0.478)和肠系膜上静脉(rs=0.510)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脉左支直径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P均>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静脉逐渐变窄,门脉系统逐渐增宽,肝周动脉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