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颈椎原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36岁,因颈部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体检:左颈部可扪及大小约5cm×7cm大小的质硬、欠活动的肿块。C1~2椎体压痛。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示环椎左侧椎弓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相应平面咽后壁软组织增厚。CT示环椎左侧椎弓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可见不规则骨嵴,骨皮质菲薄,呈一不规则线样骨性包壳。部分区域骨皮质中断,无骨膜反应,肿瘤突向周围软组织,形成巨大肿块,并压迫脊髓,但边界尚清。拟诊环椎恶性肿瘤(图1)。手术病理所见:肿瘤大小约50cm×55cm×60cm,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瘤体呈白色…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静脉血管造影技术对颈椎静脉丛成像的可行性,为颅底及颈椎区域手术前静脉丛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搜集152例行颈部CTA检查、无静脉性疾病患者的静脉期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上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两种后处理方式进行颈椎静脉丛的重组,对颈椎内、外静脉丛的分布及走行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然后参照动脉评价方法由3名主管技师对两种图像上对椎静脉丛的显示能力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MIP、VR图像上都能够很好地显示颈椎内、外静脉丛的分布及走行,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MIP显示Ⅰ级颈椎静脉丛121例,Ⅱ级28例,Ⅲ级3例;VR显示Ⅰ级118例,Ⅱ级31例,Ⅲ级3例;两种后处理方式对颈椎静脉丛的显示能力无明显差异(χ2=0.02,P﹥0.05)。结论 CTV能清晰显示颈椎静脉丛,对颈椎术前静脉丛的评估、研究颈椎静脉丛的临床意义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女性盆腔炎性肿块患者资料47例。42例患者同时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行CT平扫。结果 47例中单发肿块32例,双侧肿块15例;肿块表现为囊性(8个)、囊实性(37个)、实性(17个);肿块壁局部出现"银环征"25个,囊内密度不均有"污浊感"13个,囊内含气4个;肿块与邻近脏器粘连(25例),伴盆腔和(或)胸腔积液(31例),子宫增大33例,附件增粗、输卵管积液(18例),输尿管积水(7例),肠梗阻(11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炎性肿块的内部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丰富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脑室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MRI特征,旨在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例脑室内PA患者的MRI特征。8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PA位于第四脑室,2例位于侧脑室,2例位于第三脑室。实质型1例,囊实型5例,大囊伴小结节型2例。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1.5±0.15)×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囊实型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大囊伴小结节型囊液呈脑脊液样信号。结论脑室内P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实性部分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且显著强化的脑室内肿瘤术前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128.
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是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成的解剖及功能复杂的结构的总称[1],又称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等.膝关节后外侧角通常在膝过伸时受到一个胫骨外旋或内翻力的作用而被损伤,导致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和关节软骨退变[2],长期以来解剖学对PLC结构研究较少,对其功能认识不足,从而导致PLC损伤难以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断及治疗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9.
患者女,41岁.因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 d入院.查体: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头部CT平扫示:双侧侧脑室、外侧裂池及三脑室见片状高密度影(图1).头部CTA示:颈髓、脑干见大量迂曲、增粗的畸形血管团,病灶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经左侧大脑内静脉引流至大脑大静脉,引流动脉上见3个囊状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0.
舒健  赵建农  韩福刚  唐光才  陈欣  罗丽   《放射学实践》2012,27(2):140-144
目的:探讨T2WI肝门区淋巴结与慢性乙肝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32例,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在MR脂肪抑制T2WI上观察肝门区短径>5mm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和相对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慢性乙型肝炎G和S的关系。结果:肝门区短径>5mm的淋巴结预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P<0.05),淋巴结数目≥2为最佳诊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1%和90.47%;淋巴结的存在与S无关。淋巴结的大小与G有相关性(r=0.362,P=0.010),与S无相关性(r=-0.046,P=0.753);淋巴结的相对信号强度与G(r=0.260,P=0.071)和S(r=0.031,P=0.831)均无相关性。淋巴结的大小预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准确性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920,P<0.001),以>90mm2为最佳诊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6%和80.95%。结论:MR脂肪抑制T2WI能显示慢性乙肝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肝门区出现2个及以上、短径>5mm淋巴结或淋巴结大小>90mm2提示G2及以上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