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患者,女,65岁。主因双下肢疼痛、麻木1个月,反应迟钝1周于2008年8月21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小腿疼痛,影响日常活动,以卧床为主,未给予治疗;入院前1周前出现精神淡漠,反应迟钝,伴有纳差,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当时测体温37.8℃,无腹痛、偏瘫及语言障碍,睡眠尚可,就诊于神经科。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服用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入院前半年出现听力下降,未予检查和治疗,无心脏病、糖尿病、结核及精神病史,无服药史。  相似文献   
202.
<正>患者,男,60岁,主因上腹隐痛1周于2012年5月16日入院。既往曾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分别于3年前、2年前两次住院,期间行2次CT平扫、1次增强扫描,无不良反应。出院后一直口服抗病毒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76次/min,巩膜无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肝于剑突下5cm可触及,质硬,有触痛,脾肋下3cm可触及,肝区叩击痛阳性,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和血清内脏脂肪素 (Visfatin)的关系。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形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isfatin、C反应蛋白和GGT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21±0.36) mm,显著高于对照组[(0.83±0.31) mm,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对照组(10 %,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为(42.89±18.63)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13.14) μg/L,P<0.05];20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为(55.06±15.72) μg/L,显著高于26例内膜不增厚者[(33.54±15.09)μg/L,t=-4.7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为(5.78±1.56) logl0拷贝/毫升,较31例无斑块患者[(3.84±0.97) log10拷贝/毫升]明显增高(Z=-3,9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与血清高水平的Visfatin和HCV RNA可能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4.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参与调节胃肠道粘膜上皮的更新和粘膜损伤后的修复,是维持粘膜完整性的重要介质。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后,粘膜及胃液中TGFα含量迅速增加。消化性溃疡患,粘膜TGFα表达在溃疡活动期低于愈合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TGFα表达有相关性。TGFα过表达可导致肿瘤发生。TGFα及其抗拮剂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5.
  目的  检测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抑制SCD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中SCD1的表达。应用SCD1特异性抑制剂MF-438干预MCF-7细胞,采用MTS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计算IC50值;采用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 D1、Akt、pAkt、pAMPK、pACC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中SCD1的表达高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细胞(P<0.05)。MF-438在100 nmol/L~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低血清培养下的MCF-7细胞的增殖,并显示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3.9±0.45) μmol/L。5 μmol/L MF-438干预MCF-7细胞后,处于细胞周期中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P<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同时,pAkt及pAkt/Akt表达下降(P<0.05),pAMPK及pACC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SCD1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SCD1活性能通过下调Akt通路、活化AMPK通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之一,目前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微吸入、食管-支气管反射、神经元功能障碍、免疫介导、精神心理因素、非胃型H+/K+-ATP酶、产酸菌等。  相似文献   
207.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I型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4例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对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评价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序贯治疗的19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依据静脉曲张分型、分级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按时间节点定期随访序贯治疗,总结评估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合理性及短期、长期疗效。结果 193例患者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103例,近贲门部胃底静脉曲张4例,IGV1型3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178例,贲门部套扎5例,胃底密集套扎(DEVL)9例,胃底组织胶注射96例,食管套扎点平均7.12环;胃底套扎7~14环,组织胶注射1.0~5.0 ml;平均治疗食管2.68次、胃底1.07次。第1次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51例(26.42%)、缓解140例(72.54%)、无效2例(1.04%),治疗有效率为98.96%;1个月后再行治疗,静脉曲张消除113例(58.55%),缓解28例(14.51%),无效1例(0.52%);3个月后再次内镜治疗,静脉曲张完全消除23例(11.92%),缓解6例(3.11%)。近期再出血8例,其中1例死亡。静脉曲张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6.89%,远期总有效率99.48%。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序贯治疗效果明显,减少出血和再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9.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结果发现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4.4%。晚期胃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部;P^53蛋白阴性者生存时间长于P^53蛋白阳性者。提示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在。  相似文献   
210.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历资料 患者男,54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腹胀20d,双下肢水肿10d入院。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无胸痛发热,无咳嗽咯痰,夜间可平卧。当地医院查B超示心包腔内有液性暗区、肝肿大;胸片示心影扩大;血常规正常;心电图示V1~V5导联T波低平;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予抗结核、氟美松治疗20d,胸闷气急减轻,但仍有腹胀、双下肢水肿转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