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RA)+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995~1998年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26例。对肾动脉硬化导致的肾动脉近端病变直接行支架植入术。对肾动脉硬化致肾动脉中远端病变及大动脉炎,纤维肌肉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病变先行PTRA术,效果不好或失败者行支架植入术。选择Palmaz支架。结果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近期临床治愈改善率92.3%,随访治愈改善率86.4%。结论PTRA+支架植入术即时安全有效,治愈改善率满意,可作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匹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和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行择期PCI的ACS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及强化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匹伐他汀钙片常规剂量(2 mg/d),强化组给予匹伐他汀钙片强化剂量治疗(4 mg/d)。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 d、7 d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因子[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28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PCI手术前后cTnI、CK-MB、Hcy、PTX-3、hs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两组cTnI、CK-MB、Hcy、PTX-3、hs-CRP均较术前升高(P<0....  相似文献   
63.
我院自1993年7月开展射频消融术,共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97例。现将有关资料及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共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11—65岁(平均39i11岁)。ISVT病史l~45年。合并冠心病1例,高血压病2例,余94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病例均反复  相似文献   
64.
"伙伴"导丝技术("buddy"wire teclmique.BWT)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沿着放置好的第一根冠状动脉导丝,再放入第二根0.36 mm(0.014 in)的冠状动脉导丝,这样能稳定指引导管,帮助球囊和支架通过病变[1].分叉病变PCI过程中,为了保护冠状动脉分支血管,在分支血管放置一根冠状动脉导丝,支架释放后.  相似文献   
65.
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DCT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MDCTA(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征以及不同性质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2例忠者的头颈部CTA结果和临床资料。以斑块的密度、形态以及纤维帽的完整性,作为斑块风险性的评价指标。比较不旧性质斑块之间临床症状的舁同。结果:3682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中,有1984例榆出动脉硬化斑块,其中1728例为双侧颈动脉发病。在1170例检出高风险斑块患者巾,临床有反复TIA发作或脑梗死者728例;仅发现稳定斑块(不含高风险斑块)的814例中,临床有反复TIA发作或脑梗死者146例。经卡方检验,高风险斑块和稳定班块之间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双侧发病。不稳定斑块是造成TIA发作或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符合条件的2959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分为无冠心病组(组1,649例)、单支病变组(组2,596例)、双支病变组(组3,591例)及多支病变组(组4;1123例)。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eGFR,根据eGFR值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90例,eGFR≥90 m.lm in-1.1.73 m-2)、轻度减退组(1802例,60≤eGFR〈90 m.lm in-1.1.73 m-2)及中重度减退组(767例,eGFR〈60 m.lm in-1.1.73 m-2)。通过Spearm an相关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eGF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轻度减退组、中重度减退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比例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肾功能中重度减退组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较肾功能正常组高。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减退组以及中重度减退组多支病变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2.3%、35.2%和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 an相关分析显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eGFR相关(r=-0.098,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eGFR相关,但eGFR的降低不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主因间断胸痛14 d入院。患者入院前14 d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位置偏剑突下,伴出汗、头晕、黑朦,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意识丧失,休息约10 min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症状同前,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症状控制欠佳。入院当天早晨患者胸痛发作频繁,伴出汗、黑朦,遂来我科就诊。既往有支气管扩张病史,近期发热,伴咳嗽、咳痰,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为180/100 mmHg(1 mmHg=0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Hcy、一氧化氮(NO)、血压(BP)水平及躲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63例血清Hcy承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2)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周,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WV.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服药前相比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升高(P=0.0002);四周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DBP及PWV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DBP及PWV值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及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1164例心血管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四年来慢性心衰病因分布和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1997-2000年住院并确诊慢性心衰患者1164例,将心衰病因百分率作比较,并将1997-1998年间与1999-2000年间心衰病因现阶段性比较。结果:慢性心衰前三位病因为:缺血性心肌病,风心病及高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心病及肺梗死心衰呈上升趋势,风心病心衰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衰病因变化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改变不变的生活方式对降低某些慢性心衰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AF)患者腔静脉内的电活动及其传导特性。方法选择32例无AF患者,记录腔静脉电位分布和腔静脉与心房的电连接类型,观察右房(RA)及腔静脉起搏时局部电活动特性。结果28例(87.5%)存在上腔静脉(SVC)电位,其电位分布:前侧壁14例、前壁12例、环状2例,其电连接类型:单束状10例(31.3%)、双束状16例(50.0%)、环状2例(6.3%);只有5例(15.6%)存在下腔静脉(IVC)电位,电位分布于前侧壁,3例呈单束状、2例呈双束状电连接。RA起搏时RA-SVC的有效不应期(ERP)为202±21ms,SVC起搏时SVC-RA的ERP为228±15ms,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A起搏时RA-IVC的ERP为190~230ms(中位数M=195ms),IVC起搏时仅1例患者存在IVC-RA传导,其ERP为200ms。结论无AF患者腔静脉存在电位,其与右房表现为单束状、双束状或环状电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